本文目录
...四修阴德五读书”这是谁说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关联。易经是什么文献与论文有什么区别真正首见「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的文献中,并非在史籍或是论文中;而是在清朝文康先生所撰的《儿女英雄传》小说中的三十八回:「你道安公子才几日的新进士,让他怎的个品学兼优,也不应快到如此,这不真个是『官场如戏』了么?岂不闻俗语云:『一命二运三风水。』。果然命运风水一时凑合到一处,便是个披甲出身的,往往也会曾不数年出将入相,何况安公子又是个正途出身,他还多着两层『四积阴功五读书』呢!」;从这段对话中,就可以推敲出当时的民间社会,就已经存在着「一命二运三风水」的说法了;而《儿女英雄传》依据安公子的际遇,又添增了「四积阴功五读书」两项。
至于后面的所谓「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及避凶,十三逢苦要无怨,十四不固执善恶,十五荣光因缘来..」等,则是后人陆陆续续添增上去的;目前已经无法考据何人所添矣。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修阴德五读书
一、命
你知道什么是命吗?为什么你有一个富贵的命?为什么他没有一个富贵的命?从哪里来的?种因。下种子,他前生种了许多福报的种子:又孝敬父母,又如法供养三宝,对可怜的众生多关心,多放生,这些都是有福报了。所以命呢,就是说因果,要种因,种这个种子。种了因,然后修这个缘。
二、运
运是什么你知道吗?运不需要你去找一个人帮你算命。有人说:“师父,你帮我看一下我今年的流年怎样?”其实你不用看你的流年怎样。
我说给你们听,四个字就可以了:“善缘好运。”你和一切人都结善缘,你走到哪都好运,善缘好运,所以要广结善缘。佛教讲广结善缘,要有善心、慈悲心关心别人,一切众生,很微细的动物你都要关心它。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带着目犍连尊者和阿难尊者两个人经行,就是吃饭之后一边走,一边修行。走了很远之后就很口渴,没有水喝,刚好看见前面有一块西瓜田。
佛陀对目犍连说:“目犍连,你去化缘,化一个西瓜来。”
目犍连说:“好,马上就去。”
哪知道过了一阵子,目犍连西瓜没有化到,袈裟反被撕破,很狼狈回来了。
佛陀就问他:“怎么会这样?”
目睷连说:“佛陀啊,你不知道啊。前面的瓜田有一个棚子,一个女孩子在里面守住成片的西瓜田。她养了一只狼犬,你不知道这个女孩子有多凶恶,去到那里我说要向她化一个西瓜,她说不给,还指使这个狼狗咬我,幸亏我跑得快。”
佛陀说:“哦,这样啊。”
佛陀就对阿难说:“阿难,你去啦。”
阿难说:“这不行啊。目犍连尊者是师兄,而且他神通第一,他都化不到,我怎么会化得到?”
佛陀说:“不用担心,你去啦。”
一会儿阿难就回来了,很开心,手捧着两个大西瓜。
阿难就跟佛陀说:“佛陀啊,不是啊,我看这个女孩子很好。去了后她很热情,又请我坐,还给一些点心我吃,又和我谈话,最后挑了两个最大的西瓜送给我。”
目犍连尊者觉得很奇怪:“佛陀啊,怎么会这样?我和阿难两个这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个女孩子,为什么她对我这么差?对阿难这么好?为什么会这样呢?”
佛陀说:“你们知道吗?无量劫以前,你们两个都是我的徒弟跟着我修学。你们两个师兄弟一有空就经行。”
“有一次,经行刚好见到路中间一只死老鼠,你目犍连的前生见到这只死老鼠,看了一看,心想‘这只死老鼠很讨厌,踢掉它。’没慈悲心。一脚踢到路边。”
“阿难前生是师弟。他看到这只死老鼠,觉得这只死老鼠好可怜。心想‘无量劫中它都曾经有机会做过我的父母,我要报恩。现在它做回畜生,又死了在路中间给人这样踩,好可怜呢。’他很有慈悲心,很有耐心,很用心地挖了一个坑,将这个死老鼠埋进去。帮它念往生咒,念三皈依,就埋了。”
佛陀说:“你知道吗?这个死老鼠就是现在这个女孩子,你无量劫以前踢了它一脚,所以这一生她指使这个狼狗来咬你。阿难前生心很好,很用心帮它埋了,又念往生咒,又念三皈依,所以她很高兴,见到阿难就生欢喜心。”
所以大家要注意,我们有时见到一个人,一见到他就生欢喜心,有时候见到一个人就不高兴,这样都是前生的缘份。所以我们要广结善缘,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他人一见到你就生欢喜心,你就用佛法度化他;如果别人见到你就很讨厌,你就要有惭愧心,我前生对他不好,是不是?将一切众生都看作是佛陀,都看作是过去生的父母、未来的佛陀。我为什么鼓励大家多放生,你明白吗?可以给你买来放的众生和你的缘份是很密切的,才有机会给你买下来去放。就是说,如果我再往上推,或者是五世,或者八世、十世,大概是这样的,你的亲人父母、其他的朋友,总之和你的缘份很深的,所以你才有机会买下来放生。如果和你隔得很远的,你都没什么缘份买下来放生,所以要多放生。
你想一想,这些众生,这条鱼,你往上推二十辈子,它曾经做过你的母亲,你敢把你母亲的身体买下剁开来煮吗?你不敢的嘛!所以多放生,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生的父母,我们要知恩报恩。
普贤菩萨的誓愿“十大愿王”就有讲到“礼敬诸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是指一切众生,我们对一切众生都要有慈悲心。
印光法师说: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唯有我自己是凡夫。如果你真的可以这样做,保证你修行进步。你怎么敢争吵?你夫妻之间怎敢吵架?你将你的丈夫看成是未来的佛陀,你敢和佛陀吵架吗?你不敢的。所以你有一个平等心,慈悲心,要广结善缘,和一切众生都有一个很友善的缘份,去到哪里你都很顺利。所以希望大家对一切众生都要结一个善缘,结一个法缘。人家对你好,你就不要起贪心,你应该知道这是我自己的福报,成就我有一个修行的顺缘,我快点修行,同时回向给他,希望引导他可以成佛、解脱,将这个善缘转变提升为法缘。
如果有人对你不好,这个恶缘都是好事,提醒你自己不要傲慢。你前生是有业障的,你以前对别人不好,所以今生他对你不好。要有惭愧心,有忏悔心来对人。他对你不好,你也要对他好;他对你好,你也要对他好;而且修一种平等心,这样你的修行就会进步。这些就是运。
三、风水
佛教对风水的看法
风水这个事,我们不可以迷信它。
有些人很执着:“师父,是不是我这个命不好?我这个名字是否取错了?所以我这样不顺利呢?”一个名字可以决定你的一切吗?你弄错了。当然如果你的命不好,会有小小的问题。
比方说一个住宅,有阳宅三要,阴宅三要。阴宅就是风、砂、水,阳宅就是大门、床头、炉灶这三要。这个要知道一点。
比方来说,大家如果买一套商品房,最好挑一个四四方方、正正型型的住房买来是最好的。如果自己买一块地建房,最好建成四四方方。否则的话,家里的人肯定会有人有事的。
很简单,这是最基础的。一个四四方方的房,西北角、西北方就是代表男主人。如果你买一套商品房,刚刚新买的你搬进去住,你发现西北角是缺的,这样的房男主人会有事,或有病,或是不喜欢回家,在外面找女人。西南是女主人,东边是男孩,南边是女孩。这些要知道一点。
有一些搞房地产的他不懂这些,他的房屋奇形怪状,这样的房子不好住,会有问题,所以要注意点。而且如果有直冲,最好做一个玄关,这样会有一点帮助。
如果是大修行人就不要怕。你看南华寺在民国的时候很破落,没有什么大德法师去住持就很破落。当时广东省的省**李汉魂将军,就由福建请来虚云老和尚,重兴南华寺祖庭。
开始来的时候风水有问题的。现在我们看到南华寺山门前面有一条河(曹溪)围着南华寺,非常好。以前不是这样,以前曹溪水直接对着南华寺的山门直冲过来。一条直路是一条枪,所以南华寺就比较破落。
虚老一来到,当天晚上就风雨交加,大风大雨。第二天起来一看整条河流的方向改变了,就是现在我们看到这条河这样,围着南华寺,这就叫做玉带环腰,是非常好的,你看看四会六祖寺的风水,应该非常好的。所以大的修行人去到,风水不但不会控制他,而且将不好的转变成好的风水,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为佛弟子,当然将这些作为一个辅助性的,有小小帮助就可以了。主要最关键的是修心、种因,注重这个因果。
修心种因重于风水
我们说善缘好运,你有这个善心、慈悲心,你去到哪里你都好运的,人家怎样对你,你都没问题。
佛教讲要修忍辱波罗蜜。有些人不了解,以为说一味忍、忍、忍。她先生打她,她就忍,不作声,谁对她不好,忍、忍、忍,“我是佛弟子,就是忍的啦。”这个叫做忍吗?不是的。
所以说我们佛弟子完全都不懂得,有些人很好心带着一些人去到寺院里拜佛,但是他无形中犯了过失。比方说我们介绍:“这是地藏菩萨。”这样平伸手掌才对,这是有恭敬心。人家不了解,你这样介绍可以嘛。
有些人不是,这样用手指着说,“这个是观世音菩萨。”你指着骂人吗?这些很微细的地方都不懂。你误解了。
怎样修忍辱?大家要明白,所谓的忍辱波罗蜜是运用佛陀的智慧转变你的念头,让你心中间真的没有烦恼,真正不生气。
你其实心里很生气,硬压住,克制自己、压抑自己,这个不是叫做忍辱。如果这样做,你要小心。
我告诉大家,一个人整天不开心,很忧郁,这个人会怎样?得癌症。真的,不是说假的。
但是那个人是很躁的,整天发脾气,他一发脾气就跳起三丈高,这些会有什么问题?心脏病、高血压。
当然大家要注意,这些不是那么简单,这些是一个方面。
我们明天有机会讲到怎样可以保持身体健康长寿。我们有三种健康:身体健康、心灵健康、灵性健康。身体健康没病苦,心灵健康没烦恼,灵性健康没业障。这三样都是我们想求的,没病苦、没烦恼、没业障,这样就好了,就很快乐了。如果你想明天就好好听,你就会知道怎样去做。
所谓的忍辱波罗蜜,不是说你硬压住自己。佛陀告诉我们,这个世间,你的心是清净的,世界就清净了;你的心是平等的,你就不会受到这个世界的伤害了。否则的话,你就会受到伤害。所以我们要修忍辱波罗蜜,要懂得运用智慧来转变它。
怎样运用智慧来转变自己,让自己不生气呢?很简单,你修忍辱波罗蜜,打个比方来说,你去到一个很多玻璃渣,很多刺的地方,你要保护你的脚不受伤,怎么办呢?你不可能铲平这个世界。很简单的,你穿上一双鞋就可以啦,这双鞋的鞋底比较厚一点,走路不会受到伤害。
同样的,如果我们可以降伏自己的心,这样你就不会受到伤害,这些就是真正地修忍辱波罗蜜。你不要以为硬压住是忍辱波罗蜜,你错了。
为什么我们会生气呢?我们得不到,所以我们生气。你看那些小孩,他很小,肚子很饿,想吃奶,又不会表达,他就哭,得到就不哭了。同样的,我们也是一样,我们为什么会生气?因为我们有所求于人。我希望他尊敬我,希望他重视我,但是他不重视我,或者他不尊敬我,我就生气了。
其实有求就皆苦,你求什么呢?自己满足自己,降伏自己的心,这样任何时间你都可以自己心无挂碍,都可以自主,这样你就任何时间都很快乐。所以我希望大家做一个开心的佛弟子,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这样来求解脱。
说到善缘好运,为什么会善缘好运呢?其实这个缘是很重要的,你有这个因,就有这个缘。所以为什么我们说,你种的这个福田的因,要多点诵经,或者多点念黄财神法,多点诵《药师经》,因为这个缘是很重要的。
比方来说,同时有两种豆,一种黄豆,一种黑豆。你想收黄豆,不想收黑豆,但这两种豆的种子都有了,你怎么办呢?你把这个黄豆放在很肥沃的土地里面,不停地帮它淋水,又有阳光,这样很快你就可以有收获了。这个黑豆你不给它水,放在水泥地上,这样没问题了。虽然是有因,但你不会受这个果报。
同样的,这个意思是说,我们过去生有善因、有恶因,你希望这个恶因不成熟,不得这个恶的果报,怎么办呢?你要保持正知正念,你要修善缘好运,保持正念,随时观照、觉照。这样你就等于帮这个善的种子,好的种子,福报的种子不停地淋水、施肥,你很快就会自己收获自己的福报,所以这个缘很重要。
我们现在说到一个问题,定业可转不可转。有一些人说定业不可转,你看释迦牟尼佛都要头痛三天,琉璃王攻打迦毗罗卫国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的家族有很多人死了,释迦牟尼佛自己头痛三天,也就是说定业不可转。
但是我们又见到晚课里面有《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为什么又可以灭定业?为什么又说不可转呢?很简单,都要在这个善缘上面下功夫。
打比方说:我有一个瓶,装了半瓶盐,然后又加了半瓶水进去,你说这瓶水能不能喝?喝不了,太咸了,太苦了。但是如果我拿一个很大的桶,装一整桶水,将这个半瓶盐倒进去,这个水可不可以喝?可以喝。你说这个盐在不在?在。但是这个缘好了,这个善缘多了,冲淡了。所以这个叫做定业可转,就可以理解定业可转。如果果报没有成熟之前,你保持正知正念,多点忏罪,培福报,这样就可转了,所以大家要明白这些方面。
四、修阴德
修阴德与福报
阴德就是说你自己默默地修行,默默地帮人家,不用宣传,不用图名图利,这就是修阴德。你无条件地无私忘我地去帮助众生,做了好事不让人家知道,而且心胸很广阔。
阴德就是说你自己默默地修行,默默地帮人家,不用宣传,不用图名图利,这就是修阴德。你无条件地无私忘我地去帮助众生,做了好事不让人家知道,而且心胸很广阔。
宋朝时候有一个范仲淹,我们学过他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心胸非常的广阔,所以福报很大,范家的子孙代代都有人才出来。
范仲淹在苏州做官,好像我们东莞的市长一样,有一个会看风水的人,他说看到一块阴宅很好的地,就跟他讲,如果将范仲淹的父母葬在这块风水宝地,他家连续十代都会有人可以做到宰相。
范仲淹的心很广阔,他就说:“好,谢谢你。”
但是他没有将这块风水宝地葬自己的父母,他建了一座学校——苏州公学。他就说,“与其是我一个家族好,不如整个苏州的人,子孙后代都好,都有很多人才出来,这样才算是好的。”所以他就建了这个苏州公学。从此以后,苏州就出了很多人才。
而且范仲淹的父母,虽然他葬的地方很普通,因为他的心胸很广阔,修到很大的阴德,所以他的子孙一直到现在人才都是很多。
我们要注重修阴德这方面。如果我们学佛之后,做了好事,反而给人误解,被人骂,这些要高兴。不要说为什么会这样,我受了皈依,又学佛学了这么长时间,真的很真诚,很虔诚做了很多好事,为什么反而给人骂,反而不顺利?这是好事,好像一棵树,这个善因,如果你做了好事,马上有好报,这不是好事,因为你种的这个善的种子,马上开花结果,你报了就没有了。但是你种了这个善的种子在这里,你反而给人骂,你的恶业提前就成熟了,帮你消业障,而且你善的种子没有报,没有报它就不停地生长。
善也好、恶也好,没有报它就不停地增长。所以你等到以后报,这个福报就很广大,最后将它回向菩提,回向给一切法界众生,有这个菩提心,这样你的福报是无穷无尽的。
所以做了好事给人骂,还要很高兴,不用慌,还要随喜你,祝贺你。因为你后面的福报很大。
你做了坏事立刻有人指责你,你要多谢他。你为佛弟子,如果做了坏事,以为没人知道,你的罪更大。为什么呢?举头三尺有神明。你以为做了坏事没人知道吗?天地鬼神知道,佛菩萨更加知道。你以为全部都不知道,你是真信佛,还是假信佛?你已经另外加了一个怀疑三宝的罪在里面。
谨慎与福报
所以有一位上师就说:“恒需谨慎有三种,众中出言应谨慎。”这是说我们有三种很谨慎,大众之中讲话要很谨慎。因为如果我们很高兴的时候,我们讲话不谨慎,就很容易没有信用。为什么?我非常的高兴,人家求我什么什么,我说好、好、好,到时候做不到,这个人没信用。
你不高兴的时候,你说话更加要谨慎,因为你心情不好,人家问你什么什么,“你很讨厌,走开一点。”无意中间你就已经得罪了一个人。所以大众之中说话要特别谨慎。
“独处行为应谨慎”,你单独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你的行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很谨慎。你不可以说没人知道,不管我怎样做也没问题。不可以这样,这点要很注意,自己单独相处的时候要很谨慎,要很精进地修行。
“平时观心应谨慎”,你平时任何时候要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一举一动保持正知正念。都要非常的谨慎。
你可以做到这三种谨慎,你的修行会有进步,会有很多善缘,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些方面,要修阴德。
发心与福报
我们如果有什么过失,当时马上就要发露忏悔,不要等到以后才忏悔,这是最好的。因为它会增长,你今晚不忏悔,明天就是两倍的罪。好像说这个蚊子咬我,我打死它,这个罪很小,马上忏悔就清净了。如果你不忏悔,第二天就两倍的罪,第三天就是四倍的罪,第四天就是十六倍的罪,等到半个月以后是13684倍的罪,这个罪等于杀一个人的罪差不多。你以为你没什么问题吗?你如果有过失,不马上忏悔,你有问题的,大家要注意了。所以任何时间我主张大家修行,任何时间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个方面,修任何法门都好,首先是发心,然后是修行,第三就是回向,这三方面都是需要的。
发心很重要。同样是诵一遍《心经》,“观自在菩萨……”这个人人都会念,但是发心不同,功德差很远。
有一个人他以菩提心,我发菩提心念一遍《心经》,回向给一切众生:“我发菩提心,希望我可以早成佛道。唯有我成了佛,我才可以真正有能力去帮助一切如母的众生,所以我要成佛道,所以现在我要念《心经》来增长智慧,让我快点解脱,早成佛道。”这样念一遍《心经》很短,但是功德很大,可以成为你在人间行菩萨道的资粮。
第二个人他的心量小一点,他没有发菩提心,但是他说:“我觉得六道轮回太痛苦了,所以我就要解脱,超出六道轮回,将来我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种心是为了求解脱,它是会成为你解脱道的资粮,都是可以的,这是菩提道次第的中士道。
另外一个人他还差一点,就说:“我业障重,我看我想解脱,还是做不到的,很困难,慢慢来吧。希望我来生可以得到人身,或者去到天上,起码我不会在三恶道中间。”这是下士道,共下士道,起码可以第二世得人身,继续闻佛法,继续修行,这样都可以。
这三种都是佛法。
但是另外第四个人他的发心就不同了,他的发心就说:“我念一遍《心经》,希望我今天生意好一点。”如果只是用这种心,你不以菩提心去保持,你只是得到现世的果报。是世俗法,不是佛法,表面看到你念一遍《心经》,其实你在修世俗法,修的不是佛法。
所以有一位祖师说凡圣都是在修,凡夫和圣人都是在修行。凡夫,凡修贪嗔就搞轮回;圣修悲智就得解脱。凡夫都是在修,修地狱、饿鬼、畜生,你只是贪我今生得到什么,我为了贪心,我来念一遍《心经》,就算你今生得到,你又会怎样呢?你以这种贪心,贪就是因,果就是饿鬼道。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发心很重要,发心要清净。我们首先一开始就说了,一棵树的树根有毒,花、果都会有毒,所以希望大家一开始就扭转自己,纠正自己的动机,发心,然后再去修行。你不要匆匆忙忙地拿起一本书来念,念完了就算数,不可以这样的。
所以有的人说:“我念一遍《药师经》,希望我今生很漂亮,不要打扮,不要美容,就可以啦。”其实你打扮什么呢?不管你怎样打扮,你每天花五、六个小时打扮,你怎样打扮也好,所有的人好看的只是表面的一层皮!都是一个会走路的厕所!你起什么贪心呢?这么奇怪,你贪什么?你贪厕所吗?这样你在厕所蹲长一点时间,坐在厕所不用出来。(众笑)其实你真正了解之后就不会起贪嗔痴,所以希望我们可以增长智慧。
修行与福报
明朝一个带兵的将军是个佛弟子,每一天都诵《金刚经》诵得很好。有一次打完仗,有一个死了的士兵托梦给他,希望帮他念一遍《金刚经》来超度他。
他说:“好。”
第二天做梦一醒,就马上起身帮这个士兵念一遍《金刚经》。刚刚念了一半,他的夫人就送了一杯茶给他,他就不想喝茶,只想专心诵经,就摇摇手,口在念经,心就想“不用,不用”。
然后到了晚上,士兵又托梦给他:“大人啦,请你慈悲啦。你今天诵经只帮我诵了半部。”
他说:“不是,我全部帮你诵完了。”
士兵说:“不是啊。你中间起了一个念头,‘不要’,所以后半部分全部都没有了。”
所以专心、不分别、不间断、不夹杂是很重要的。
比方说,我诵《地藏经》诵到第七品,差不多诵完了,电话响了,一定要听,怎么办呢?你诵完这一品,或者你马上去听,你听了之后,从第七品开始一直念过去,这样比较好,最好是专心念。中间修行,不间断、不夹杂。
回向与福报
最后回向,要回向菩提,回向佛道,回向众生,回向我等一切众生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只回向给自己,《地藏经》里面就讲,如果你只回向给自己和自己的亲人就是舍一得万报,三生受乐,可以得到人天福报,但是你想得到无穷无尽的福报就很困难了,所以要如法地回向。
这三种很重要的。所以希望大家修行,前行发心;中间真正地修行,诵经、念佛;最后回向;这三样都要注重。这样你就修行功德圆满了。
但是我们往往诵经、念佛,发心就不是很广大,念的时候就打妄想,回向就回向给自己和我的儿子、女儿,什么什么,这样就很小了。但是如果你做坏事起嗔恨心,你那三种就很圆满了,前行也圆满,正行也圆满,结行都圆满。
比方想起一个人对我不好,那个人很坏,真正的坏人,然后我想:“我下一次碰到他,我怎样怎样骂他。”预先就想了很久了。
下次就真的碰见他了,指着他骂了一个小时,最坏的都骂得出来。最后骂完就回去了,很高兴,回向也圆满了,今天真是很痛快,骂得他吭都不吭一声。这样很开心了,你三种都圆满了。其实你错了,你堕落得很深。为佛弟子一定要注意,不可以颠倒。如果你搞世间法很圆满,你修行反而就不圆满,就难以进步了。
所以希望大家三种都圆满。这样就修阴德。
五、读书
希望大家读书,为佛弟子读书一定读那些有正知正见的书。
现在很多都没有正知正见,而且我们的佛弟子都没有正知正见。我见到有的老人家他自己都没有正知正见,在念些什么《齐天大圣救劫经》,天天念一遍,什么《太阳经》,那你就错了。看的书是《天堂游记》、《地狱游记》、《人间游记》,这全都不是佛经。有的表面上是学佛,其实他去到哪里呢?东莞都有的,一贯道,他们自称为天道。这些都不是佛法,不可以跟着他们学。你跟着他们学就去做外道了,不是真正佛法。
他们都是拜弥勒菩萨,他就说:“释迦牟尼佛已经退休了,现在是弥勒菩萨,弥勒佛。”其实释迦牟尼佛哪里退休呢?乱讲的。他也是拜观音菩萨,拜济公,但是他是没有正知正见的。
而且有些什么点传师,以前的规矩交十块钱,帮你点一点,而且发个誓:不可以讲给老公知道,不可以讲给儿女知道,如果你告诉他们知道就天打雷劈。
学佛怎么可以发这样的毒誓?!你就肯定去了邪道,不可以走偏了,如果走错了,想转回头就很难了。印经书一定要印好的真正的佛经,不可以印一些乱七八糟的非佛经。你以为你有功德吗?其实不是的。
大家另外注意一点,我见到东莞有的同修念一种《天地八阳神咒经》,这本经书不是真正的佛经。有的人说这本书是抄自《大正藏》续篇的哪一部哪一部。你明白吗?《大正藏》的续篇,日本人编的《大正藏》,这后面的续篇很多不是真正的佛法了,不是佛陀所讲的。所以这个什么《天地八阳神咒经》,希望大家要知道,这不是真正的佛经。
以前我在肇庆见到一些人从香港拿过来一些经书,拿一本《地藏经》过来念,不是我们这个《地藏经》,是《地藏菩萨延命经》。这本书弘一法师就已经批判过,已经考证过了,这本书是日本人伪造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学正统的法宝,不可以没有正知正见的,别人说好就说好,跟着搞这些,这不是真正的佛经,反而害了众生。所以大家如法地修学,可以培到福报。
所以我们今晚简略地讲了:一命、二运、三风水,四修阴德、五读书。如果这几方面你都知道,你做事情就会顺利,福报也会跟着广大,这样子你就可以种一个福报的因缘,就有福报了。
易经讲是什么呢?易经讲的是什么。为什么只讲八卦图。
易经,就是讲八卦图。原易经中,前象后辞。可以认为,易经就只八卦图的注解。
易经,是用哲学来解释天地四方,古往今来。你也可以把他说的对象看成是人本身。
易经,经过阴阳结合,一共推演出64种大的状态,又经过各卦象结合,没个打的卦象有6个小卦象。所以一共是384种卦象。者384种卦象,对应一切事物的运行状态。
所以,易经就是八卦图,是一本从哲学方面记录事物运行状态的书。具有很高的价值。
易经与算命。
八卦,是伏羲发明的。流传几百年后,夏朝,商超都对其有改动。当时的周西伯倾其毕生所学,一为避难,一为讲自己的所学传于后人,一为提醒朝廷,一为造反,便修改了其中的一些内容。后至孔子作象辞。而成为完整的著作。这也是易经书中有很多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的原因,是因为周西场位于虎穴,不敢直言。一共经历了2500年左右,为我们今天看见的易经最终形态。又流经了2200多年才到今天。
其中,无数高明人士对其注解,增加新的血液。在汉朝时,易经,分为术数合易理两部分研究。术数,即是算命之类的。
因为易经中记录的是各个状态,只要能够定位你现在的状态当然能够指导你的行为,所以它能够算命,是正确的。
易经是写的是什么孔子对于《易》及其卜筮态度。
其一,孔子起初只把《易》看作卜筮之书,却并不主张卜筮,认为缺乏智谋的人才频繁卜筮。他以前也是这样教授弟子的。易经讲的是什么所以,当看到老师“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贺”时,作为学生的子赣(即子贡)觉得老师前后矛盾,因而才迷惑不解地询问。孔子不仅指出他理解上的错误,而且耐心地开导他,指出《易》一书产生于“纣乃无道,文王作”的年代,是周文王“讳而避咎”之作,反映了文王的仁义思想(“文王仁”)和忧国忧民意识(“其虑”)。孔子是“乐其知(智)”,赏识蕴藏在《易》一书里的文王之智才“好《易》”的。
其二,孔子“晚而好《易》”,并一度热衷于占筮。这从“吾百占而七十当”一语可以看得出。
年轻时不主张占卜的孔子,为什么老了却又热衷于占了呢?这大概与孔子50岁后,尤其是在周游列国时所经历的人生坎坷和挫折有关。在到处碰壁、壮志难酬的境况下,孔子一度感到力不从心、吉凶难料,因而不得已利用《易》来占卜,看看运气如何。这其实与他以前所教导学生的“知谋远者,卜筮之繁”也正相吻合。表明即使圣贤,在遭遇坎坷、陷人穷途末路之际,也会一时陷人迷茫而求助于占卜。
其三,一度频繁地占筮使孔子对《易》不时翻阅、详加研究、反复玩味,以至于“韦编三绝”,最终珲解了《易》的本质,从而“不安其用而乐其辞”,即不满足于卜筮而喜欢其文辞了。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孔子形成了对《易》的全新认识。发现《易》有“古之遗言”,即文王遗教。在孔子看来,“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虑。纣乃无道,文王作。讳而辟咎,然后《易》始兴也”。这与《论语?八佾》所记载的孔子关于“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之感叹,正相吻合。正是在“古之遗言”里,孔子发现了《易》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即“故《易》刚者使知瞿,柔者使之刚;愚人为而不忘,x人为而去诈”。这也就是孔子所认可的《周易》之“德义”所在。
其四,孔子发现《易》所蕴含的“德义”后,就把“德义”认作《易》之本质,因而放在首要的位置。易经讲的是什么这从他一再强调“《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砸宥也”,就可以看出来。尽管如此,孔子也并不否定卜筮,只是把卜筮放在次要的地位,即“我后其祝卜矣”。孔子将《易》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即“赞”、“数”、“德”,并认为:“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守〕者而义行之耳。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史巫之筮,X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可见,“德”在三者中域于最高的层次,是《易》的本质之体现。没有达到这个层次均为“史巫之筮”,均未洞悉《易》之思想真髓。
其五,孔子在洞悉《易》的德义本质后,虽然并不否定卜筮,但强调以德行仁义来求福求吉,而把卜筮视为最后的选择:“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
祝巫卜筮其后乎。”这与其以前对于弟子关于“德行亡者,神灵之趋;知谋远者,卜筮之繁”的教诲,是完全一致的。可见,在这一点上,孔子学《易》之前与学《易》之后的认识,是一以贯之的。在孔子看来,没有德行的人,神灵也不会去帮助他,所以这种人也不必占筮,诚如《论语?子路》所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由于孔子晚年特别喜好《易》,以至达到着迷的程度,所以他留下了大量关于《易》的言论,其中的一部分一直保存到现在。它们和其他西汉以前古书中连续记载的有关孔子的文献一样,并非假托,当为《论语》一类的文献。鲜为人知的是,孔子晚年(很可能在68岁返鲁之后),曾对成于他之前的几种《易》文献进行过系统整理和研究,并为之作序。
马王堆......>>
什么叫易经《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简易、变易、不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的交替变化描述世间万物。
《易经》最初用於占卜,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方面。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
《易》原有三种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1],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於是一般所称《易经》即指《周易》。
《周易》相传为周文王主编,成书大约在西周时期,可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由於随时代演变,《周易》的文字含义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不便读懂,为了注解《周易》,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史记记载为孔子)[2]撰写了〈彖上传〉、〈彖下传〉、〈象上传〉(大象)、〈象下传〉(小象)、〈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等著作,统称《十翼》,後世又称为《易传》。广义的《易经》包括《易传》在内。
《易经》或「周易」,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等)称为《易》。
「易」有几种解释:
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日月为易,象徵阴阳。取自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日出为易。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乾」的本义。
易是占卜之名。
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的,思维反映存在,所以思维也应当是不断变化的,与时俱进的,即天人合一。
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相互变化。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
『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著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
《系辞传》:「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义似「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体会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易经》的「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如同前文所说,「经」是後来为了尊称这些书,而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为《易》、《诗》、《书》、《礼》、《春秋》。
易经的内容以「卦」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层组成,每一层称为「爻」(yao2)。每一爻以一条长的横线「―」代表阳,称为「阳爻」;或以两条断开的横线「--」代表阴,称为「阴爻」。从最底层数起,总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
六爻可以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而每一部分的三个「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多种不同的组合,称为卦。六爻由下而上解最下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为之「下卦」或「内卦」。
每一卦代表一种状态或过程。
亦有一个说法为伏羲氏所创先划出三画的爻出来再推出(乾)、(坤)、(震)、(离)、(巽)、(坎)、(艮)、(兑)的卦。
後人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来解释的卦的构成。太极(?)代表一,传统的太极图代表了阴阳互补;一分为二,分开了阴和阳,即是两仪;二分为四,即是四象: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四分为八,即是八卦;两个八卦相叠,即成八八六十四卦。但亦有学者指出历史资料显示,占筮......>>
易经是什么意思直到现在,人们对【易】中最重要的一个字,缺少认识。这个字就是“易”。易的意思是“换”。古代“易子而教”。现在说的“贸易”。易的意思就是换。易经就是“交换法”。一些人把易的意思当作”变化”。把易经当作卜卦的书,应是研究方向的错误。如果易经是卜卦用的,那么就不应该叫做易经,而叫做卜经或算经。在上古时代,交换比较简单,以物易物。也用不着交换法或商业法。所以我们必须研究“易”的是什么东西。当时最重要的交换,就是孩子――也就是婚姻。因为交换孩子是部落结盟的最主要的手段。我们知道古代结盟需要“易质”。也交换人质。我把儿子给你,你把儿子给我。咱们的关系就密切了。古代各部落之间必须有一个重要的“易”,就是婚姻,就是交换孩子。A部落的孩子给B部落当女婿。B部落的孩子给C部落当女婿。如果这样看,八卦就很容易解释。八卦就是各部落互相之间换孩子的规则。也就是8个部落,结成一个联盟,互相换孩子(婚配)。但是换要有一个规则,以使保持适当的亲属关系,不能造成近亲婚配。八卦的特点就是正好在8个部落之间婚配,不会产生共祖(外祖)现象。这也正好符合现在的婚姻法。这里说的上古时代的婚配,据目前对原始婚配的研究,应该是同辈混合婚。也就是A部落的所有同一辈的男孩子,都送到B部落,和B部落的同一辈的女孩婚配。这一辈分内部自愿混交。近代发现的原始部落中,一般都有“长屋”,也就是年轻一辈住的地方。他们男女住在一起,实行自愿混交。当然他们的孩子算是下一辈。不能和他们住在一个长屋里。这个下一辈不知道父亲是谁,他们都有一种父母标志,比如AB。只有按八卦的办法,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没有共祖(外祖)的可能。也就是符合现在的婚姻法。这是数学规律。四家和六家都不行。至少需要8家。当然,如果部落联盟增加到更多的部落,就可以把八卦图扩大,就是现在的六十四卦。八卦和阴阳鱼的画法,也说明了这一用途。阴阳就是两性,互相交和的形状就是交配,圆形就是联盟,各自中间有一鱼眼,就是我孩子给你,你的孩子给我。八卦代表八个部落。按卦相把孩子送给卦相相对的一方。上古母系时代,对婚配的规则,极为重视。比后来的父系社会要重视的的多。因为父系时代实际上是一夫多妻时代。主妇,也就是大老婆,不是主要生育者。孩子大多是小老婆生的。小老婆可以从各种地方找来,主要靠战争中抢来或买来。不用交换。易经也就没用了。易经也有占卜之用。所谓卜,就是小棍子,一端有一个记号,放在筒子里,大家抽签。这是部落联盟分配任务的办法。艰苦或危险任务,必须抽签。大家知道青红帮都实行这种规则。那个部落抽到了死签,就当敢死队。卜和前仆后继的仆,也就是仆告的仆,有关联。仆的意思是拿着拼命签的人。仆告也就是让大家知道什么人要拼命了。但是有时候可能成功地完成任务而不死,于是人们就把事情记下来,看看有什么因素让人死,或让人不死。就有点算命、看相,看风水的意思了。这也就是最古老的历史纪录。所谓算命,也不是凭空想象,一定有先例――历史纪录。所以历史记载,也正是算命的依据。我们看看古代小说,比如红楼梦,说的是清朝的事情,比较晚近,但是仍然留着这种部落家族联盟的影子。比如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就是联盟。他们的联盟就是用互相婚嫁来维持。这种联盟关系可以非常紧密。据历史学家说,贾家(曹家)亏空,欠朝廷银两很多,本该治罪,靠其他几家凑钱补交,才逃脱被治大罪。但是他们是四家而非八家,所以必然造成共祖(外祖)现象。比如宝玉和宝钗结婚,他们共外祖。宝玉和黛玉结婚,他的祖是她的外祖。八卦制度可能在母系时代盛行。那时候各部落交往最主要的,就是基因和文化的交流。所谓基因交流,就......>>
易经是什么东西在中国所有的经典当中,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叫做《易经》,通过学习这部经典,培养了无数的人成为优秀的杰出的人才,这本书的起源非常的不简单,有两句话,叫做“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每古三千年,所以易经将近有九千年的历史;而这个“三圣”事实上远远不止三圣,最早写《易经》的人是伏羲氏,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氏死了以后呢?神农氏作;神农氏死了以后呢?黄帝作;黄帝死了以后,尧帝接着作;尧帝死了以后,舜帝接着作;舜帝死了以后大禹接着作;大禹死了以后周文王接着完成;周文王死了,他的儿子周公接着往下作,这个过程大家可以数一数,八九位圣人,周公死了以后孔子接着往下作。
孔子在编订经典方面做出非常了不起的伟大的贡献,孔子见到《诗经》的时候,《诗经》有三千多首,所以他说我们的后人想把三千首诗经学完,那个难度太大了,所以他大笔一挥,现在《诗经》还有多少首?对,三百零五首。他看到《春秋》,他觉得,哎呦,这个《春秋》不行,我必须重新写一部《春秋》。他看到《尚书》,看到《礼记》,他都觉得有问题,进行修改。唯独当他看到《易经》,他有没有进行修改呢?大家知不知道?他一个字都没改,而且写了十篇文章去赞美她去解释她,这叫十翼。“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要不是孔子,我们到现在可能就真的完全读不懂《易经》了。
《易经》的重要,可以用四句话来注释,第一句叫做“群经之首”。首,是指其重要性,要超过所有其他的经典;也指其源头的作用,中国所有的经典,可以说,起源都是《易经》;第二句,是“文化之源”,中国文化,儒释道医,每一个文化派别,它的源头都在《易经》。比如说中医,大家知道中医讲阴阳,讲辩证施治,阴阳的概念就来自于《易经》,七日来复也出自《易经》,中医开药一般都是开七副;第三句,是“智慧之海”,里面充满智慧,通过学习,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第四句,是“生命宝藏”。我们会给大家讲讲这个智慧的方面。
《易经》的起源非常不简单,在中国所有的经典中,有一个现象,一部经典,凡是由圣人写的,其能量都非常大,而且必须是由圣人写的才能叫做经。我们知道《道德经》很好,对不对,是老子写的,老子就是圣人,所以《道德经》非常有能量,由一个圣人写的能量就非常大了,那么由很多位圣人共同写的经典会会怎么样呢?我们有一句话,“读杂书万卷,不如真经一部”,这个真经指的就是《易经》,读《易经》要比读其他一万本杂书都强。
历史上有很多人对《易经》给了很高的评价,比如说药圣孙思邈说过“不知易,无以言太医”,一个医生没有学过《易经》,不能说是一个真正的好医生。“不知易,不可为将帅”,这是唐代名相虞世南说的话,一个人不懂《易经》不能当宰相,不能当统帅,这些话可以换个角度,“不知易不可言军事”、“不知易不可言教育”,这些话都是成立的。那么我们回过头看一下,我们的医生有几个读过《易经》、读过《黄帝内经》的?很少。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几个读过《易经》的,学过“蒙卦”的?很少,同样也很少。所以我们的教育,医疗,房地产,是压在我们身上的,新的三座大山,我们怎样才能推翻这三座大山?所以听到今天的课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一会我们会告诉大家如何轻松地解决这三座大山的问题。这是从很多方面,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易经》不知成就了多少优秀的、杰出的人才。
现在我们来看看《易经》到底有什么作用。
《易经》的思维方法,我们可以简单地给大家讲一些,让大家体会《易经》的应用之妙。《易经》最简单的思维叫做阴阳思维,《易......>>
易经的主旨是什么?《易经》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它通过占筮来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为的是把握人生立身处世之本,以趋吉避凶。所以,《易经》的哲理为后世崇仰深究,后人再以义理阐释,使《易经》成为占筮、义理兼而有之的典籍。《易经》说的是阴与阳的思想,产物。它源自男女不同的性别,是人类原始思想的产物。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宇宙万物中一切变化的现象。阳是以一来代表,而以CC来代表阴,这两个奇与偶的简单符号,象征并说明了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阳刚阴柔,阳动阴静;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因时因地的以阴与阳,也就是刚柔动静的性质来变化。如把天、男、仁、上、前、明、往、昼、尊、贵、福等都属于阳、刚、动;而把地、女、义、下、后、暗、来、夜、卑、贱、祸等都属于阴、柔、静。阳刚阴柔相反相成但并非不变,而是动极则静,静极则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阳刚中孕育着阴柔,阴柔也包含了阳刚,相辅相成表里两面。如:男对女为刚,女对男是柔;前对后是阳刚,前对更前则成为阴柔。“系辞上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无不因时因地或成阳刚,或成为阴柔,而这一阳刚阴柔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的法则,人生之律;也就是天理和人道。“说卦传”中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易经》在这里所要阐明的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作用法则是一到的;这就是,宇宙万物遵循阳刚阴柔无穷变化作用的法则。所以称作“天人合一”。这样看来,“易”含有变易、简易、不易的意思,宇宙万物因时因地的阴阳、柔刚、静动,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单,矛盾又统一,对立又和谐;这阴阳论就在阐明这一现象;所以说,它是《易经》的中心思想。《易经》思想中的这一阴一阳,相对相反,并不对立相克;而是相互错综变化不已,并在变化中生成发展,和谐与统一。我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不主张斗争,和为贵,正渊源于此。“系辞上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生”在这里不是产生而演变。就是说,八卦由四象演变而来;四象由两仪演变而来;所以,八卦即四象,四象即两仪,阴阳即太极。太极是什么?从《易经》的本义去探索,唐代孔颖达《正义》中说:“太极是天地未分前,混而为一的元气。”这一混沌不分的元气,或者成为阳刚、或者成为阴柔,变化无穷;并且以阳统御阴,以阴追随阳。这就是《易经》所要阐明的主旨。这一宇宙根源的元气我们称作“太阳”也就是太极,也以━来表示,其推演如“附图”。儒家崇尚刚健正大其根本就在于此。而老子主张“无”;这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存在的某种物质无声无臭。老子以“无”为道;“有”生于“无”,有形的物体产自无形的本体,“有”与“无”异位而同体。庄子更将这一“无”的思想,提升为“无无”,“无无无”。“齐物论”中说:“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无也?”庄子“无”的思想,不是由科学实验中所得,而是哲人睿智的直接判断,但又符合科学思想。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自然以地球为本体,然而地球不过是太阳系中一颗星,太阳系又不过是银河宇宙中一个系,银河宇宙又不过是大宇宙苍海中之一粟也。追溯下去无穷尽,而庄子“无无无”的思想,正象征大宇宙的无穷无尽。地球、太阳,或在亿万年后会消灭;但大宇宙中必会有新的星球、星系诞生成长。大宇宙本身无始无终,永恒的生生不息,这正是《易经》所阐明的中心思想。以人来看,形体之小微不足道,但渺小人的心志......>>
易经到底说的是什么?《易经》广大精微,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吕氏春秋》),这两句话大家非常熟悉。大到没有外面,够大的吧!小到没有里面,够小了吧!这样广大精微的一本书,很多人都会觉得很难读,难记,难懂,难应用。其实,整部《易经》,只讲到3个字而已。
一、第一个是上,上下的这个“上”,跟上梁的上是同一个字。
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一生都不要忘记,要不停地求上进。这个上进,就是往上梁的方向去迈进。所有中国人没有一个不从小就求上进,全世界找不到像我们一样,不管到哪里都是求上进的。请问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命苦,一定要求上进?就是中国人太势力。今天你是总经理,有权有势,谁看见你都恭恭敬敬的。哪一天你离开了,没钱没势,大家只做一件事,就是看见你也装作没看见。这就叫做“总不理”,就差一个字而已。所以你还说势力不好,势力有什么不好呢?凡事有得必有失,有利必有弊。
其实,只要我们牢牢记住,凡事都有两面性,有一利必有一弊,同样有一弊必有一利。所以,遇到“好事”别得意,遇到“坏事”别沮丧。如果真能做到全面地看待事物和问题,那我们的人生,将会少一些苦恼,多一些快乐。
二、“上”,经常要加一个竖,叫做“止”,适可而止。
任何事情在求上进的过程中,都要适可而止。这个止非常重要,因为止不住冲过头,那就完了。人的寿命是有限的,一路求上进,有足够的时间吗?有足够的精力吗?
什么叫做止?
其实很简单,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今天你是最高的领导,你要掌握那个仁字。你看就连义都不是你首先要做得事情,仁与义是不一样的,仁就是凭良心,义就是合理,怎么合理?那是下面人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我当总经理,我只知道我们的产品是要面对大众,我们是要维护全民健康的,我们的企业,不管什么行业,只有一个企业文化,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在掌握。至于产品的质量如何,价格怎么定,跟我无关,各部门要尽责任。但是每个人各有所止,各守其分,各尽其责,这个才是合理的。什么东西总经理都懂,那一定有疏漏。凡是什么都管的,最后都是搞得一塌糊涂,这个我们已经看的太多了。所以我只要在电视上一看到某个企业的经理在发表一大堆言论的时候,我心里就有数了――他公司快完了――这个是很容易想到的事情。
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这个孝字是两个字合起来的,上面这个叫做老,下面这个叫做子,就是处理好老少父子两代的关系就叫孝。其实我们今天用人不管要用什么指标考核,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这个人的人品,我建议直接到被考核的人家里面去看一看,看他跟老人的关系处得怎么样,这才是一个重要的参考项目。因为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在家对二老都不孝,还能够对长官好吗?那是很多问号。但是我们受西方的影响,做人这个最根本最重要的事情不重视不管。因为西方是公私分开的,我只管你的公事,私事我不管。其实公私是永远分不开的。
三、止中有上,上中有止,然后终结就是一个“正”字。
这个正就叫做道。我们说一个人很上道,就是从上到道。但是这当中经常会出差错,会走上偏道,所以要及时调整,不断拉回来,这就叫人生。
上、止、正,这三个字,都只差一点点而已,一个上加一竖就变止,止上面再加一横就叫正。凡是中国字,有上面一横下面一横的,都告诉我们,上面那一横叫做顶天,下面这一横叫做立地。做人就要顶天立地,堂堂正正。
起名字,找叶东;看风水,找叶东;有危机,找叶东;有困惑,找叶东;要占卦,找叶东;看八字,找叶东。...>>
《易经》讲的到底是什么?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麻烦采纳,谢谢!
易经是什么笼统的说: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很多东西,都能找穿易经思想的影子
易经又是一本《天书》
当你搞明白了就什么都明白了
1、记录方式不同
文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2、作用不同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3、特点不同
文献的内容,反映了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知识水平;而文献的存在形式(诸如记录手段、书写材料、构成形态与传播方式等),又受当时社会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与制约。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