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资讯 > 文章页面

刘彻的生辰八字 汉武帝的王娡是如何从民间女到皇太后的

汉武帝的母亲王娡,本是罪臣之后,更是离异妇女,为何能成为皇后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刘彻的生辰八字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刘彻的生辰八字的知识,包括汉武帝的王娡是如何从民间女到皇太后的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汉武帝的王娡是如何从民间女到皇太后的汉武帝的母亲王娡是如何从民间女到皇太后的历史上的汉武帝是怎样的人拜托各位了 3Q

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娡,本是一个普通农户的妻子,并且已经生养过孩子,却依旧能改嫁太子,又生下未来的皇帝成为太后。如此传奇的经历,如果要说王娡没有心计,想必其宏图大志多半会夭折在王宫中吧。

真实中的汉武帝之母王娡是这样的

王娡的母亲臧儿是霸王项羽在分封十八路诸侯王时分封的燕王臧荼的孙女。但是后来因为家道中落,臧儿嫁给了一个平民,也就是王娡的父亲。王娡有个哥哥叫王信,有个妹妹叫王皃姁。之后因为父亲去世,母亲臧儿又改嫁,生下了田蚡、田胜两兄弟。

王娡刚成年时,就在母亲的主持下,嫁到一户普通农家金王孙家里,生了大女儿金俗。没想到之后臧儿找相士为自己和的子女相面时,得知王娡是大贵之人,会生下天子!当时的人本来就十分迷信,加上臧儿和王娡原本也是名门之后,身体中流淌的血脉就不允许她们就这样普通一生。于是臧儿就把王娡从金王孙家中强行接回来,托了很多的关系把王娡送进了太子宫。金王孙当然是不愿意的,但是是不会有谁在意金家一个普通农户的感受的。

王娡也决不是普通的女子,进太子宫后,迅速获得了太子刘启的宠爱。并且又向太子夸赞胞妹儿姁,随后儿姁也进宫服侍太子。之后王娡又为刘启生下了三个女儿。在王娡怀着第四个孩子时,晚上做梦梦到一轮太阳扑入腹中,太子刘启十分高兴,认为这是贵显的征兆。刘启继位后,王娡生下了这第四个孩子——刘彻,即之后的汉武帝。而此时其身份已为王夫人(在汉景帝的众多妻妾中,地位最高)。

刘彻自幼聪明伶俐,在所有孩子中,汉景帝最喜欢的就是他。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景帝竟打破太子与其他孩子不能在同一年册封的旧例,立长子刘荣为太子,立刘彻为胶东王。并且不顾皇帝仍在世、皇帝妻妾不称太后的世俗忌讳,封王娡为(胶东王)王太后。

当时太子刘荣已年满十八岁却尚未婚配,汉景帝的姐姐自己的女儿能成为皇后,就想把女儿嫁给太子刘荣。不料太子生母栗姬拒绝了这桩婚事,这让刘嫖十分恼火。随即和王娡达成共识,把女儿嫁给时年四岁的刘彻。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嫖经常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外加称赞王夫人的儿子。景帝自己也认为刘彻德才兼备,而且又有王娡梦日入怀的祥兆,但一直未下定决心废长立幼。

王娡知道景帝恼怒栗姬,但要废掉太子,还需要时机合适。立太子两年后,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秋九月,无子无宠的薄皇后被废,这无疑正是王娡等待的机会。《史记·外戚世家》记载,四个月后: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毕,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根,不得见,以忧死。

就这样,王娡暗中让大臣在汉景帝对栗姬仍有怒气的时候,请奏封栗姬为后,让汉景帝的怒火越燃越大,最终废了太子刘荣。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四月,王娡被立为皇后,七岁的刘彻被立为太子。之后,王娡的三个女儿都被赐婚侯门,哥哥王信也被封侯。

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去逝。甲子日,王娡之子、太子刘彻即皇帝位,刘彻尊其祖母窦氏为太皇太后,尊其母王氏为皇太后。三月,武帝又尊外祖母臧儿为平原君。王太后同母异父的两位弟弟也分别封侯,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之后包括王娡的大女儿金俗,也得以“钱千万,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顷”(《汉书·外戚传》)

一次酒席上,灌夫与田蚡争执起来,灌夫遂被扣押。窦婴为窦婴私下请奏汉武帝,认为这是酒后失言罢了,汉武帝也表示赞同。但是王娡不这样想,她生气到不吃饭,对汉武帝说:“现在我还活着,别人已经在作践我的兄弟;假若我死了之后,我的兄弟就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了!况且皇帝怎能像石人一样自己不作主张呢?现在幸亏皇帝还在,这班大臣就只知随声附和;假设皇帝百岁以后,这班人还靠得住吗?”

王娡这一番话,除了警醒皇帝之外,当然也是为了保全自家,如果这一次灌夫不受罚,那么假如日后其他人“失言”又当如何呢?并且,汉武帝年纪尚轻,如果不为其留下一些可用之人,之后遇到事情,不免会有些难做。汉武帝听了王娡的话后连连致歉,随后惩罚了灌夫一家。

汉武帝还是胶东王的时候,与一名叫韩嫣的男子成为好友。韩嫣擅长骑马射箭,为人聪慧,并且因为学习过军事备受汉武帝宠信。不过有一次江都王刘非前来朝见皇帝,跟随武帝在上林苑中打猎。此时汉武帝先派韩嫣乘坐副车带领近百骑士前往。当时江都王远远看见,以为皇帝已到,随即跪拜在路旁,谁知韩嫣竟然没看见,一下子冲过去了。江都王因此愤懑不已,到皇太后处哭诉,甚至要自己也去韩嫣处担任宫卫一职。王娡听闻后,也对韩嫣怀恨在心。不久韩嫣的奸情传到王娡耳中。借此,即便是汉武帝亲自求情,王娡仍旧派人将韩嫣赐死了。

汉代以孝治天下,“汉家旧典,尊崇母氏”(《后汉书·梁统列传》)。后来卫皇后的弟弟卫青荣耀早就盖过了王娡的哥哥王信,但是卫青忠勇为国,王娡并不在意卫青的风头高于王信,还给了卫青许多赏赐。所以说,王娡也决不是因为嫉妒才赐死韩嫣,而是因为韩嫣虽然聪慧过人,但是恃宠而骄,显然功不受禄,并非能臣。

王娡绝对是个幸运的女人,她只因为算命人说她可以富贵泼天,母亲便执意把她送入宫中,她也十分争气,真如算命者所说的一般生下了刘彻成了皇后。王娡是宫廷之争的得益者,要说她不善于心计,自然是不可能的,并且在王宫中,哪怕自己不愿意争斗,也会被身不由己地卷入漩涡。

虽然普通农户出身,但是王娡仍能培植的外戚,为少年刘彻的巩固政治后盾;还能她周旋于刘彻和太皇太后窦氏之间,甚至能让窦氏一直对她很不错。从普通农妇到太后,她一路谨小慎微保全自己的同时,也不断为自己的儿子扫平前路的障碍,并且基本能做到不祸乱朝政,实乃奇女子。

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娡,本是一个普通农户的妻子,并且已经生养过孩子,却依旧能改嫁太子,又生下未来的皇帝成为太后。如此传奇的经历,如果要说王娡没有心计,想必其宏图大志多半会夭折在王宫中吧。

王娡的母亲臧儿是霸王项羽在分封十八路诸侯王时分封的燕王臧荼的孙女。但是后来因为家道中落,臧儿嫁给了一个平民,也就是王娡的父亲。王娡有个哥哥叫王信,有个妹妹叫王皃姁。之后因为父亲去世,母亲臧儿又改嫁,生下了田蚡、田胜两兄弟。

王娡刚成年时,就在母亲的主持下,嫁到一户普通农家金王孙家里,生了大女儿金俗。没想到之后臧儿找相士为自己和的子女相面时,得知王娡是大贵之人,会生下天子!当时的人本来就十分迷信,加上臧儿和王娡原本也是名门之后,身体中流淌的血脉就不允许她们就这样普通一生。于是臧儿就把王娡从金王孙家中强行接回来,托了很多的关系把王娡送进了太子宫。金王孙当然是不愿意的,但是是不会有谁在意金家一个普通农户的感受的。

王娡也决不是普通的女子,进太子宫后,迅速获得了太子刘启的宠爱。并且又向太子夸赞胞妹儿姁,随后儿姁也进宫服侍太子。之后王娡又为刘启生下了三个女儿。在王娡怀着第四个孩子时,晚上做梦梦到一轮太阳扑入腹中,太子刘启十分高兴,认为这是贵显的征兆。刘启继位后,王娡生下了这第四个孩子——刘彻,即之后的汉武帝。而此时其身份已为王夫人(在汉景帝的众多妻妾中,地位最高)。

刘彻自幼聪明伶俐,在所有孩子中,汉景帝最喜欢的就是他。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景帝竟打破太子与其他孩子不能在同一年册封的旧例,立长子刘荣为太子,立刘彻为胶东王。并且不顾皇帝仍在世、皇帝妻妾不称太后的世俗忌讳,封王娡为(胶东王)王太后。

当时太子刘荣已年满十八岁却尚未婚配,汉景帝的姐姐自己的女儿能成为皇后,就想把女儿嫁给太子刘荣。不料太子生母栗姬拒绝了这桩婚事,这让刘嫖十分恼火。随即和王娡达成共识,把女儿嫁给时年四岁的刘彻。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嫖经常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外加称赞王夫人的儿子。景帝自己也认为刘彻德才兼备,而且又有王娡梦日入怀的祥兆,但一直未下定决心废长立幼。

王娡知道景帝恼怒栗姬,但要废掉太子,还需要时机合适。立太子两年后,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秋九月,无子无宠的薄皇后被废,这无疑正是王娡等待的机会。《史记·外戚世家》记载,四个月后: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毕,曰:“‘

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

。”景帝怒曰:“

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根,不得见,以忧死

就这样,王娡暗中让大臣在汉景帝对栗姬仍有怒气的时候,请奏封栗姬为后,让汉景帝的怒火越燃越大,最终废了太子刘荣。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四月,王娡被立为皇后,七岁的刘彻被立为太子。之后,王娡的三个女儿都被赐婚侯门,哥哥王信也被封侯。

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去逝。甲子日,王娡之子、太子刘彻即皇帝位,刘彻尊其祖母窦氏为太皇太后,尊其母王氏为皇太后。三月,武帝又尊外祖母臧儿为平原君。王太后同母异父的两位弟弟也分别封侯,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之后包括王娡的大女儿金俗,也得以“

钱千万,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顷”(《汉书·外戚传》)

一次酒席上,灌夫与田蚡争执起来,灌夫遂被扣押。窦婴为窦婴私下请奏汉武帝,认为这是酒后失言罢了,汉武帝也表示赞同。但是王娡不这样想,她生气到不吃饭,对汉武帝说:“现在我还活着,别人已经在作践我的兄弟;假若我死了之后,我的兄弟就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了!况且皇帝怎能像石人一样自己不作主张呢?现在幸亏皇帝还在,这班大臣就只知随声附和;假设皇帝百岁以后,这班人还靠得住吗?”

王娡这一番话,除了警醒皇帝之外,当然也是为了保全自家,如果这一次灌夫不受罚,那么假如日后其他人“失言”又当如何呢?并且,汉武帝年纪尚轻,如果不为其留下一些可用之人,之后遇到事情,不免会有些难做。汉武帝听了王娡的话后连连致歉,随后惩罚了灌夫一家。

汉武帝还是胶东王的时候,与一名叫韩嫣的男子成为好友。韩嫣擅长骑马射箭,为人聪慧,并且因为学习过军事备受汉武帝宠信。不过有一次江都王刘非前来朝见皇帝,跟随武帝在上林苑中打猎。此时汉武帝先派韩嫣乘坐副车带领近百骑士前往。当时江都王远远看见,以为皇帝已到,随即跪拜在路旁,谁知韩嫣竟然没看见,一下子冲过去了。江都王因此愤懑不已,到皇太后处哭诉,甚至要自己也去韩嫣处担任宫卫一职。王娡听闻后,也对韩嫣怀恨在心。不久韩嫣的奸情传到王娡耳中。借此,即便是汉武帝亲自求情,王娡仍旧派人将韩嫣赐死了。

汉代以孝治天下,“汉家旧典,尊崇母氏”

(《后汉书·梁统列传》)。后来卫皇后的弟弟卫青荣耀早就盖过了王娡的哥哥王信,但是卫青忠勇为国,王娡并不在意卫青的风头高于王信,还给了卫青许多赏赐。所以说,王娡也决不是因为嫉妒才赐死韩嫣,而是因为韩嫣虽然聪慧过人,但是恃宠而骄,显然功不受禄,并非能臣。

王娡绝对是个幸运的女人,她只因为算命人说她可以富贵泼天,母亲便执意把她送入宫中,她也十分争气,真如算命者所说的一般生下了刘彻成了皇后。王娡是宫廷之争的得益者,要说她不善于心计,自然是不可能的,并且在王宫中,哪怕自己不愿意争斗,也会被身不由己地卷入漩涡。

虽然普通农户出身,但是王娡仍能培植的外戚,为少年刘彻的巩固政治后盾;还能她周旋于刘彻和太皇太后窦氏之间,甚至能让窦氏一直对她很不错。从普通农妇到太后,她一路谨小慎微保全自己的同时,也不断为自己的儿子扫平前路的障碍,并且基本能做到不祸乱朝政,实乃奇女子。

目录当代史学家翦伯赞先生也有两句非常有名评价,他说汉武帝“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所以汉武帝这一生走完以后,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成为一个争议最大的皇帝之一。当我们今天用文治武功去衡量汉武帝时,首先在武功方面,王立群先生认为汉武帝武功方面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汉武帝作为一代君主,他有干大事的魄力。一个帝王,每一代帝王上台以后,都有一些要做的事情,作为汉武帝来说,他所做的一个最大的事情就是他拓展中国的版图。第二件事,汉武帝在继位第八年,就正式拉开了对匈奴作战的序幕,他抛弃了从高祖开始,行了将近七十多年的和亲政策,启用了新的政策,这也是一代帝王具有极大魄力的表现,没有魄力的人,是不敢变祖宗之法的。宠信江充武帝一朝人才辈出,但是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能善始善终者屈指可数,这说明汉武帝是个生性多疑的皇帝,但是在汉武帝的晚年,却有一个人得到了武帝极大的信任,他的出现彻底改写了武帝朝的后期历史。这个人就是江充。他出身市井,一度还是被通缉的罪犯,却在穷途末路之时,一夜发迹,成为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那么江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他又是如何赢得汉武帝极大的宠信的呢?西汉时期的赵国是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封国,而赵王刘彭祖更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哥哥。江充一介平民,竟然敢状告赵国太子刘丹,他和赵国太子到底有着什么深仇大恨呢?状告皇亲国戚,是要冒很大的风险,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江充仅仅凭着一纸御状就扳倒了赵国太子。江充的成功,要是因为汉武帝本来就想找机会遏制打击飞扬跋扈的诸侯王。所以其实在汉武帝的眼中,江充不过是一个打击赵王的借口而已。然而根据《史记》记载,江充在事后,竟然引起了汉武帝的高度关注,并且在一夜之间摇身一变成为当朝宠臣。江充一上任就大举打击那些贵戚重臣,甚至连长公主和太子都敢收拾,这使得他不惧权贵的名声一下子威震全京城,此时的江充登上了一生中权力的顶峰。而汉武帝更是在朝堂上对江充大嘉赞赏,夸奖江充是个尽职尽责的好臣子。临终托孤汉武帝晚年,因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逼自杀,一场血腥的宫廷斗争终于以太子之死收场了。事后仗义执言的壶关三老冒死上书,为太子喊冤,失去判断的汉武帝此时慢慢开始归于平静,意识到太子之死是个冤案。错杀爱子,这可能是汉武帝晚年最痛苦的事情。如何还太子一个清白,一言九鼎的汉武帝会低头认错吗?他将如何为太子善后呢?看到壶关三老的上疏,汉武帝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但是那个时候的汉武帝一是缺乏勇气,二他是转不过来弯子,六十多岁的一个老皇帝,你要叫他认错,总得给他搬个梯子叫他下台阶,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田千秋的人,给了汉武帝一个很好的梯子,他给汉武帝写了一道关键性的奏章,让汉武帝大喜过望。于是汉武帝把当年帮他杀太子的人全都杀掉,并让江充全家灭族。事后,汉武帝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做错了,什么原因导致我冤杀了太子,他由对这个问题的反思,联想到几十年来实行的政策有没有失误?汉武帝由此开始做了一系列内部的调整。并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唯我独尊的汉武帝,公开地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的过失,这是当皇帝的很难做到的。可以说此时的汉武帝平静了许多,也冷静了许多。但是太子已死,晚年的他还不得不面临一个立谁为太子的问题,那么在汉武帝的儿子中,他将会选择谁来当太子呢?这会不会又是一场新的宫闱之争呢?在汉武帝的几个儿子中,幼子刘弗陵深得汉武帝的喜欢,可以说立他为太子没有任何悬念,但是一个柔弱的肩膀怎能堪负国家的重任,历史上不乏有少主执政,大权旁落的例子。而汉武帝已经一天天接近生命的终点,容他思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赵钩弋死后第二年,汉武帝正式册立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册立太子的第二天,汉武帝驾崩,刘弗陵继承皇位,追封老娘赵钩弋为皇太后,追尊外祖赵父为顺成侯,发兵二万人扩建老娘的坟墓“云陵”。万石之家丞相的职位在秦汉时期是很高的,很多人一生做官最高目的就是想当个丞相,当然汉武帝时期这个丞相的职位不太好做,有许多丞相在武帝朝中间被杀,或者被逼自杀。我们曾经讲过,有一个人做丞相,是八十岁死在丞相之位上的,他是公孙弘,除了公孙弘以外,还有一个丞相,这个人叫石庆,他做丞相做了九年,最后也是老死在丞相之位上的,这也是个奇迹。那么石庆这个人,他是怎么样当上丞相的?他做了丞相以后他又做了哪些事情?我们这一集要介绍的就是这个万石之家的石庆。石庆是一个没有什么能力的人,为官非常小心翼翼,汉武帝为什么要用这么一个小心谨慎又没有才华的石庆做丞相呢?这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汉武帝这个时候,对丞相已经看得很轻了,在他身边已经聚集了一批人,形成了一个内朝,所以汉武帝就对外朝的丞相看得很轻了,这时候他不需要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你给我当个聋子耳朵,当个摆设就可以。所以石庆做这九年丞相,总的来说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人,没有做什么事情,这个人当丞相惟一想办的两件事,又都没有办成,就是这么一个人。但是这一个人由于汉武帝信任他,由于他那个显赫的家族背景,他竟然稳稳当当在丞相的位子上坐了九年的光景。一直到太初二年,石庆最后是病死在丞相的位置上的,这倒使我们想起来了,我在汉武帝系列中间一共讲了三个丞相,窦婴,公孙弘,石庆,这几个人大家可以比较一下,窦婴这个人有德有才,被杀,最后是被杀了;公孙弘这个人是有一定的才能,但是这个人品质很不好,他竟然最后很火了一把;石庆这个人,毫无任何才能,德也谈不上,就是他有一个好的家族背景,就这他做了九年丞相。所以武帝一朝的丞相,处的时期不同,需要的人选不同,命运也各不相同。太子失宠公元前128年,皇太子刘据出世。汉武帝刘彻,16岁登基,13年等待,终于盼来了自己的儿子,这也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当我们穿越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这位个性张扬的皇帝表达爱子方式的切切深情。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在刘据出生后,他就大祭诸神还愿,大赦天下祈福。然而作为天之骄子的刘据后来却背上了谋反的罪名,屈死在父亲的严威之下。刘据从小可以说生活在蜜罐中,享受了父亲汉武帝的万般宠爱,没成想等到太子刘据长大以后,汉武帝的这颗慈父之心却慢慢发生了变化了。据《史记》记载,刘据是一个仁义的太子,也是很得人心的,那么在这逐渐疏远的父子关系之下,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吗?难道只是刘据不像汉武帝那么简单吗?皇后卫子夫由于年长色衰,爱屋及乌的汉武帝也就慢慢,不喜欢卫子夫的儿子刘据了,但是据《史记》记载,汉武帝还是很信任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每次外出,他都把朝中之事托付给太子处理,宫中之事都托付给皇后处理,那么太子刘据失宠的背后究竟有什么隐秘呢?太子刘据刚出生的时候,头上充满了光环,但是在他母亲卫子夫和舅舅卫青失宠后,他这个太子的位置也受到了威胁,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对匈奴用兵的问题上,父子之间产生了重大分歧,进而在朝廷上也出现了支持太子的一派,这是大权独揽的汉武帝最不愿意看到的,恰恰在在太子倒霉的这个时候,又有人给太子刘据打起了小报告,那么汉武帝会不会趁机向太子发难呢?汉武帝此时对太子刘据已经产生了不信任,再加上父子二人没有机会很好地沟通,于是父子二人的关系也是越行越远。公元前94年,钩弋夫人怀孕十四个月为汉武帝生下了一个皇子,老年得子的汉武帝很兴奋,并把钩弋夫人生子的地方命名为尧母门,等于说把钩弋的儿子比作尧了,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尧是古代的圣人,这是不是暗示汉武帝此刻要废掉太子刘据呢?刘据的太子之位会不会因此而失去呢?在赵钩弋死后第二年,汉武帝正式册立八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册立太子的第二天,汉武帝驾崩,刘弗陵继承皇位,追封老娘赵钩弋为皇太后,追尊外祖赵父为顺成侯,发兵二万人扩建老娘的坟墓“云陵”。千古文治回目录汉武帝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中国思想文化的皇帝。司马迁一统江山容易,聚拢人心困难。秦皇汉武深解其中三昧。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则“独尊儒术”。窦太后去世前,汉武帝就暗度陈仓,设立五经博士,为尊儒打基础。即位之初,汉武帝迫不及待,举国推选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一位寂寞书生董仲舒,凭《天人三策》,石破天惊,脱颖而出。从此,本为民间一家的儒学被指定为官方思想,与政治、皇权紧密相连。据此,汉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设立举贤制度,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秦代至汉初,选拔人才用的是军功爵制;到了汉武帝时代,逐渐转变为察举征辟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大汉人才匮乏的局面。文景崇黄老,宽厚无为,垂拱而治;汉武帝则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而其中尊儒兴教,首立太学,尤予后世以至深影响。倘非此举,儒家学说何以成“教”?倘非此举,华夏文明何以存续?倘非此举,学而优则仕何以体现?然而,后世不乏对《天人三策》,对“独尊儒术”深恶痛绝者,他们的批评并非毫无道理。儒家对中国政治:“独尊儒术”将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迷信道德至上、教化万能,力图建设一种道德自律型的政治。这种重自律轻他律的思路,必然导致强权至上,个人专制。曾经的天朝上国,就这样一次次与民主政治失之交臂。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始终无法走出“人治”的泥潭,摆脱因人兴废的历史惯性。儒家对民众心理:且不论到了宋明理学,儒家学说走向极端。单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中国人就不得不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扮演好自己的道德角色。如此,权力崇拜、君尊民卑、官贵民贱、奴性心理年深日久,“救世主”和“清官”情结愈加浓厚,甚至反过来成为昏君和贪官孽生的土壤。儒家对人才素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把“道德”作为衡量人才和录用官员的决定性条件,将“从政”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然而,能有幸为官的是极少数,得明君而施展抱负者,更是十无一二。绝大多数士人郁郁终生。名为知人善用,多少人为之贻误终身。汉武帝时代,对应内在的儒家统治思想,就是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首创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秦朝短命,未能设计一整套执政方针。西汉王朝,到了汉武帝,彻底肃清了诸侯王分裂势力,巩固了中央政权。对此,司马迁击节称道!《淮南衡山列传》中,太史公曰:淮南衡山,亲为骨肉,疆土千里,列为诸侯。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而专挟邪僻之计谋为畔逆,仍父子再亡国,各不终其身,为天下笑。元鼎五年(前112),汉武帝又以诸侯酎(zhòu,咒)金(祭祀太庙时诸侯助祭的献金)成色不足为由,一次削去106名诸侯的爵位,至此,高祖刘邦所封诸侯王,削捋殆尽。秦行郡县,不王不藩,是真正社会政治学意义上的封建体制。刘邦建汉,首封异姓诸王,后封同姓诸王。从政治体制的发展着眼,无疑是一种社会的倒退。继而,吕后大封诸吕,终酿祸乱。因此,直到景帝朝,乃有吴楚七国之乱。而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令诸王推恩以封子弟,大力削藩,平淮南、衡山二王之反,夺列侯一百零六人之爵。汉武帝上接秦始皇,行郡县以推行国家政令,此后两汉四百年,虽有外戚、党锢之祸,但无藩镇之患。之后,晋又封藩,乃有八王之乱。唐初鉴于前辙,王而不藩,安史之乱后,肃宗又大事封藩,终以藩镇割据,断送唐朝。宋仿唐初,王而不藩,故两宋无藩镇之祸。明太祖立国,复大封诸王领藩地,终有燕王朱棣靖康之役,赣王朱辰濠之叛乱。明世宗以藩王入承大统,追赠生父,闹成著名的大议礼,随之明亡。清朝力惩前失,王而不藩,定制亲王不出国门,故有清一代未有藩祸。由此可见,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四人而已。不仅如此,汉武帝在强化中央集权上多方探索,利用酷吏打击权贵即其大手笔之一。打击不法豪强与贪官污吏,势在必行。但是,酷吏政治走到极端,难免会带来各种后遗症。酷吏王温舒,嗜血成性,杀人为乐。汉代处决犯人,以十二月为限。春天到来,不能再杀人了,王温舒迎风感慨:如果让冬天再处长一个月,我的事(处决犯人)就办完了。(会春,温舒顿足叹曰:嗟乎!令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司马迁对此直言不讳:其好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汉武帝称赞这样的杀人魔王,提拔他担任中尉,赐予更多的生杀大权。惨遭宫刑、深受酷吏之苦的司马迁,能不有非议吗?大司农颜异与张汤意见不合,张汤竟然以“腹诽”罪名杀了颜异。什么叫“腹诽”?就是肚子里有意见。这较之一千年多年以后,秦桧构陷岳飞的“莫须有”之罪,一样的荒诞,一样的恐怖!告异以它议事,下张汤治异。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异不应微反唇。汤奏异:当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以此,而公卿大夫多诌谀取容矣。毁誉参半回目录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征和四年(前89),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至此,后代皇帝犯了大错,也会下“罪己诏”,公开认错,展示明君姿态。卫青当然,封建执政者的“罪己”往往有收买人心之嫌,但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汉武帝首开“罪己”先河,错而能改、爱憎分明。从中,我们似乎可以一窥这位大汉霸主复杂的内心世界。直言敢谏的汲黯曾批评汉武帝:皇上杀人太多,即使平日信任的人,也不予宽恕,这样搞下去,天下人才早晚都会被杀光。汉武帝不为所动,漠然一笑:何世无才,只是人主没有识得人才的慧眼,如果能够辨明人才,何必担心天下无才?(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严峻,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就是这样一位视人才如草芥的汉武帝,一方面又极端地爱才、惜才。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将庄严的朝堂变成一个充满温情和快乐的休息室,君臣之间宛如玩伴;同时,他不以狎亵而丧失原则,对东方朔的诤言击节赞叹,言听计从。他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汉武帝千古无二。秦始皇、汉高祖视文人为腐儒,唐太宗、清高宗或能知人,终究雅量阙如。而他生平中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阉割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家——司马迁。汉武帝因此备受误解和争议。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褒有贬,班固的《汉书·武帝纪》对他的文治大加赞扬: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班固绝口不提汉武帝的武功,表明对汉武帝的武功是有保留的。到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批评、表扬兼而有之: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为什么人们对汉武帝的评价分歧如此之大呢?单一的标准评价任何人。人性本就复杂,更何况封建帝王!他的好发自本心,可能是笼络人心的手段;他的坏是皇权使然,不得已而为之,也可能是天性如此,薄情寡恩。因此,既然我们无法剥离他身上的帝王枷锁,我们的评价,就只能在他的帝王与凡人两种身份之间游移。当年天真无邪的“彘儿”,如何蜕变成一个既可爱又可怕的皇帝?怎么可能一言蔽之、一书尽之?影视文学作品回目录电视剧《汉武帝》电视剧《汉武帝》导演:陈家林编剧:孙卓、盛和煜主演:汉武帝----周里京卫青----师晓红王太后----李建群卫子夫----于小慧评价:汉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是一个非凡的高峰,所以我们才至今将自己称之为汉族人。而汉朝的高峰无疑是汉武帝在位的时期,他开拓疆土,交通西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倡导教育,创设乐府;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他在位的五十五年间,不但将汉经营成了一个强大的封建大一统帝国,而且也犯下了数

OK,关于刘彻的生辰八字和汉武帝的王娡是如何从民间女到皇太后的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民间女到皇太后,汉武帝的母亲王娡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