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资讯 > 文章页面

富阳什么地方好玩,杭州是讲吴语吗(富阳哪里的)

杭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杭州旅游必去的十大景点排行榜

本文目录

中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有哪些杭州是讲吴语吗陈书君是做什么的

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有有湖北恩施,云南泸沽湖,喀纳斯。

1、湖北恩施—体验原味土家族风情。

杭州市就是说杭州话的吗 大错特错了 杭州话也不是河南话 腾讯新闻

恩施腾龙洞,号称亚洲最大的洞穴,除了看洞内的奇景,最不容错过的是夷水丽川歌舞表演大厅,演员用舞蹈讲述了土家族的传说和故事,通过它可以了解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与传说。

2、云南泸沽湖—神秘女儿国

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信仰和习俗。

摩梭人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走婚”让很多游人好奇。除此之外,祖母屋,母系生活方式,传统的歌舞服饰,也吸引着不少人。

3、喀纳斯图瓦人—成吉思汗的后代

喀纳斯,人间净土,图瓦人,被人遗忘的民族。他们如森之精灵,生活在喀纳斯这方净土上。过着半游牧的生活。

图瓦人是我国一支古老的民族,以游牧、狩猎为生。近四百年来,定居喀纳斯湖畔,他们勇敢强悍,善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现基本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原木垒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奶酒飘香。古朴的小村景致,象喀纳斯湖一样充满神秘色彩。

杭州话是江浙方言中的一朵奇葩。杭州老城区的方言与周边地区如临平、余杭、富阳、萧山等地方言差异巨大,相比于这些方言更接近北方话。1920年代赵元任在其著作《现代吴语的研究》中讲到:

别处有文白两读的字(家,间,交,江,樱,角,甲,耳等等),在杭州大都一律取文派的音,白话中取白派音的字甚少。……所以杭州人说话颇有点像常州人读国语白话文。

1958年上映的滑稽电影《三毛学生意》中,范哈哈(原名范良益,浙江杭州人)饰演算命先生吴瞎子,使用杭州话表演。

杭州话一般特指杭州城里话,最早只通行于杭州城墙内,即现在的环城东/南/西/北路之间的范围(大概上城区与下城区)。城门外的乡下通行的是“钱塘口音”(属于广义的“余杭话”,今天的临平等地方言都属于此类),与城里的杭州话截然不同,杭州城里人将其称作“枪篱笆外头的话语”(篱笆外面的话,篱笆比喻城墙)。城墙拆掉后,随着城市建设,杭州话的通行范围慢慢扩大至拱墅、江干等地。

清末民国时期的杭州城范围(来自微博@遂焉)钱塘、仁和两县同城共治,民国时合并为杭县

学界主流认为杭州话的形成源自宋室南渡。南宋建炎三年(1129)高宗到达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作为行在所。绍兴八年(1138),定都临安府。南宋建立后的短短数十年里,大量中原移民进入杭州,人口达土著居民的数倍。同时,汴洛一带的北宋通语也被带入杭州。汴洛音凭借政治地位与人口优势,极大影响了杭州原有的吴语方言,甚至可能直接取而代之。不少学者将南宋时在杭州形成的新通语称作“临安官话”(也有“南宋通语”“汴洛官话”“浙江官话”等称呼)。

不少学者把南宋临安官话当作今日杭州话的直接源头。不过,该观点主要是根据现代杭州话特点和移民史而推测得出。南宋临安官话的具体面貌今人并不十分清楚,临安官话演变至现代杭州话的过程也缺乏大量细节证据,一千年的时间里或许还有不止一次剧变。

明代开始才有关于杭州话语音的记录。明代中期杭州仁和人郎瑛《七修类稿》记载:

城中语音,好于他郡,盖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家焉。故至今与汴音颇相似,如呼玉为玉音御,呼一撒为一音倚撒,呼百零香为百音摆零香,兹皆汴音也。唯江干人言语躁动,为杭人之旧音。教谕张杰尝戏曰:“高宗南渡,止带得一百音摆字过来。”亦是谓也。审方音者不可不知。

由此可知的是,1)当时杭州城内语音不同于城外,2)部分词语中的入声字读舒声。作者认为当时杭音“与汴音颇相似”,未必客观;而部分入声读舒声的现象来自宋室南渡也只是当时一些人的猜测。

明末清初杭州钱塘人虞德升所著字书《谐声品字笺》以当时杭州读书音为基础(张咏梅2011)。清代中期,日本僧人文雄《磨光韵镜》中汉字注音使用“杭州音”(谢育新2016)。清末杭州钱塘人夏鸾翔《南北方音》将汉字的北京音与杭州音(或有苏州音)对照,用反切法注音。如“杭,娥唐切”,“州,臧鸥切”。而大约同时期,西方传教士有《杭州方言音表(Sound-table of the Hangchow dialect)》、《按圣马太传福音书(An Sen Ma-t’ai dzun foh-in s)》等杭州话著作,使用罗马字拼写,如“杭州”拼为‘Ang-tse(Simmons 1996)。

司徒雷登(1876-1962),美国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从小成长于杭州,杭州话是他的母语

到了20世纪,出现了使用现代语言学方法描写与研究杭州话的著作。《现代吴语的研究》(赵元任1928)记录了包括杭州城内话在内的多个吴语方言的语音与词汇。之后,又有《杭州方言(The Hangzhou Dialect)》(Simmons 1992)、《杭州方言词典》(鲍士杰1998)等重要专著。

清末杭州话与现代杭州话面貌总体已很接近,特别是与现存的老派杭州话(指1930年代以前出生的杭州本地人的杭州话)除了尖团合流外无太大差异。方言学者研究杭州话,一般就以老派杭州话为研究对象。

杭州话兼有官话与吴语的特征。杭州话在字音上的特点有:

塞音三分,保留全浊音(吴)

(如“东”/to/“通”/to/“同”/do/声母三分)

日母、微母都不读鼻音(官)

(如“人”/zn/“让”/za/“肉”/zo/等字为z声母,“问”/vn/“忘”/va/“袜”/va/等字为v声母)

次浊上声归入阴上声,而全浊上声归入浊去声(官)

(如“马”/ma/“老”/l/“藕”/ei/,“动”=“洞”/do/“舅”=“旧”/di/)

见系开口二等字有i介音(官)

(如“家”/tia/“江”/tia/“学”/ia/)

麻韵二等主元音为a,麻韵三等高化(官)

(如“茶”/dza/“爬”/ba/韵母为a,“写”/i/“车”/tsuei/韵母为i或uei)

而从词汇和语法上看,杭州话:

“辰光”(时间)“头颈”(脖子)“落雨”(下雨)等词,同吴语;

“东西”“桌子”“说”“耍”等词,人称代词“我/你/他(们)”,否定词“不”/p/,“儿”/l/后缀等,同官话;

又因为词汇、语法的吴官混合,杭州话有“我们老婆”(我的老婆)这种让北方人诧异的说法(北方人:你们杭州人真会玩...)——杭州话人称代词同官话,而人称复数表示亲属关系的用法又和周边吴语一致。

杭州话的官话语音特点,其中有好几条也是北部吴语文读音的特点。又根据盛益民(2018),“东西”“立”“穿”“多少”“V-neg-V”等词语或语法结构来自官话,并从杭州扩散至宁绍地区(吴语本土说法分别为“物事”“徛”“着”“几许”“Vp-neg”)。可见,杭州作为三吴都会,是官话在吴地的传播中心,不断影响着四周的吴语区。

然而近代以后杭州话风光不再。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等战乱,杭州城内人口剧减,大量绍兴等其他地方的移民进入杭州,今日大部分杭州人祖辈都有来自绍兴的。因此,绍兴话对杭州话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绍兴移民后代长大并进入社会,绍兴话对杭州话的影响效果大概要到解放后才明显起来。该影响主要在词汇层面,如:

说:早期“说”,如今“话”/uo6/;

洗:早期“洗”,如今“汏”;

在:早期“拉哈”,如今“来东”。

也有一些字音和音系层面的影响,如:

声母:早期除了“我”/o/外无声母,如“娥”=“河”,“熬”=“豪”,如今“娥”“熬”等字都增生声母。

硬:早期说/n/(音同“恨”),如今说/a/。

谢谢:早期说/di di/(音同“技技”),如今说/dia dia/。

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阿六头说新闻》是一档以杭州话播民生新闻的节目

近几百年来,杭州语音、词汇上的吴语特征变得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因为地理位置在吴语区中心,在演变上缓慢趋同;另一方面是受绍兴移民影响,短时间引入大量吴语语音与词汇。如本文开头视频中50年代的杭州话,与今日的杭州话差异明显。

那么问题来了,杭州话到底属于官话还是吴语呢?

杭州话源自宋代汴洛音的观点一直深入人心。明清时期日本音韵学者认为杭州话有入声,分清浊,比当时的通用语南京官话更契合韵书,因此将杭州音尊崇为汉语的“正音”。

到了近现代,学者开始根据方言特点进行分区。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根据杭州话“塞音三分”的特点将其归为吴语,该书作为汉语方言学奠基著作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中国语言地图集》进一步将杭州话归类为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

然而,杭州话的方言归属问题仍旧一直存在争议。鲍士杰、游汝杰等学者将杭州划归吴语,但同时也承认杭州话中的大量官话成分,其中游汝杰称杭州话为“半官话方言岛”;而罗杰瑞、史皓元等学者则根据杭州话的诸多官话特点直接将杭州话划为官话。

杭州小片的分布范围(底图来自网络,由网友绘制)

其实,方言分区的目的只是为了将类似的方言归在一起以方便进行学术讨论。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比如基于历时演变还是共时变异),方言的划分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从历史来源来看,可以认为现代杭州话是临安官话不断受周边吴语同化的结果,至今仍保留着官话格局;而从当下面貌看,现代杭州话已有不少吴语特征,且杭州话的不少官话特征也见于周边北部吴语,两者相互影响难以割裂。因此,把杭州话划为官话还是吴语,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并没有绝对真理。

陈书君

陈书君1939年3月20日(农历)生于浙江富阳,越剧演员,导演,有“越剧第一官生”之称,为浙江越剧五大小生之一。

1955年毕业于浙江省富阳市立中学,12月考入富阳县艺训班(杭州越剧院三团前身)从艺。文革前已是剧团翘楚,曾受盖叫天接见及教导,主演《春江高歌》参加杭州地区戏曲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第一轮演出,获表演奖。文革中以旦角应工主演《山乡风云》、《江姐》、《枫树湾》等剧目。

文革后,1980年主演《御河桥》声名鹊起,1981年主演《何文秀》,得到杭州广播电台专题介绍,杭州电视台及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录播实况并转播,1994年主演电影《莺燕桃李》(电影《舞台姐妹》姊妹篇)及《正气千古》,杭州日报、新民晚报等各大媒体遂以“浙江越剧五大小生之一”称之。同年在尹迷推动下拜师尹桂芳,1985年进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主演《金殿拒婚》并巡演全国,到达其艺术顶峰,中央及江、浙、沪、鄂、赣、粤等电视台先后报道及录播实况;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CHINADAILY)等数十种报刊发表署名评论文章,此剧成其代表作之一,陈书君亦得“越剧第一官生”之称,后又主演《巡按斩父》、《富春令》等,1988年获浙江省中年演员精英大奖赛最佳表演奖,1990年导演、主演《富春令》获浙江省新剧目调演优秀导演奖、演员一等奖。

她亦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越剧艺术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杭州市文联副主席。

中文名:陈书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9年3月20日(农历)

职业:越剧演员、导演

毕业院校:浙江省富阳县艺训班

代表作品:金殿拒婚、富春令、巡按斩父、珍珠塔、何文秀

主要成就:越剧第一官生、浙江越剧五大小生之一

早年经历

陈书君1939年农历3月,出生于富阳县场口镇,幼年为越剧小戏迷,就读于浙江省富阳市立中学初中部时,经常利用课余闲暇时间去观摩越剧演出。1955年2月,她毕业于浙江省富阳市立中学初中部后,考入了富阳县艺训班(即为富阳越剧团——又名杭州越剧三团——前身)学艺。

演艺经历

文革之前

1957年,应浙江省、市文化部门邀请,首次进杭州胜利剧院演出《劈山救母》,饰演沉香,因剧中人物形象塑造鲜明,被省、市文化界誉为“富春江上的一颗明珠”。

1958年,再度进驻杭州解放剧院演出,受到盖叫天的亲切接见,次日随剧团应邀在盖府讲戏传艺。

1959年,在杭州市区演出《劈山救母》(饰沉香)、《龙凤锁》(饰林逢春)、《党员登记表》(以花旦应功饰演主角)、《秦楼月》(饰吕贯)、《双狮图》(饰赵云贵)、《孟丽君》饰孟丽君,《穆桂英》(饰杨宗保)、《麒麟带》(饰姚麒麟)等剧目。

1960年,坚持上山下乡,立足为本县农村服务,全年演出达三百余场,所在团队被评为县先进集体。

1961年,在杭州市区演出《赠书记》、《秦楼月》、《文约记》、《孟丽君》、《打金枝》(饰郭暧)等剧目。

1962年,演出《张羽煮海》(饰张羽)、《打金枝》、《金水桥》、《水泼大红袍》等剧目。其中主演的《水泼大红袍》参加杭州市戏曲会演,获集体演出奖。

1963年,就学于杭州市越剧艺术训练班。主演大型现代剧《亮眼哥》,饰亮眼哥万松青,赴富阳、桐庐、临安、绍兴等地巡回演出。主演《孟丽君》于富阳剧院。

1964年,主演《亮眼哥》、《红缨激浪》、《打金枝》、《春江高歌》等剧目于杭州。其中《春江高歌》作为参加杭州地区戏曲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第一轮演出的剧目进行演出,获得表演奖。

1965年,主演现代剧《山乡风云》于富阳剧院,以花旦应功饰女队长刘琴。

1966年,主演现代戏《江姐》,饰江姐。是年,文革开始,停止演出古装剧目。

文革时期

1970年,富阳越剧团与县文化馆、富阳剧院等单位合并,组建为富阳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剧团称富阳县革命文艺宣传队(后改为“文工团”)。6月,随团共二十多人赴本县贤德公社查口大队蹲点,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全国普及革命样板戏形势下,排演现代京剧《红灯记》(饰田大婶)、《沙家浜》(饰沙奶奶)、《杜鹃山》(饰李石坚)等剧目,分别赴富阳、新登、龙羊、大源、场口等地区共演出一百余场。

1973年,所在组织富阳越剧团恢复原名。主演现代下戏《白衣赞歌》,饰医士康民,并参加杭州市现代戏会演,获创作鼓励奖。

1975年,浙江省革命委员会下文批准富阳越剧团为国家全民所有制艺术表演团体,第一出剧目为《枫树湾》,为陈书君主演。

文革之后

1976年,排演大型现代剧《枫叶红了的时候》(饰冯云彤)、《江姐》(饰江姐)、《祥林嫂》(饰祥林嫂)、《小刀会》(为导演)、《十五贯》(饰熊友兰)、《红灯记》((饰田大婶)、《沙家浜》(饰沙奶奶)等剧目,除在富阳县境内演出外,还赴临安、桐庐、杭州等地公演。

1977年,主演的《江姐》在4月份和8月份于富阳剧院演出30多场,主演的《枫叶红了的时候》演出20多场。全年演出一百六十五场,经济收入比前年增加两倍多,扭转了亏损。

1978年,在杭州演出《打金枝》、《御河桥》、《江姐》。

1979年,就学于浙江省艺术学校导演进修班。于杭州演出《珍珠塔》饰方卿,连满五十四场,超剧场演出的历史记录。首次进入上海,演出《御河桥》,声名鹊起,是年,任富阳越剧团副团长。

1980年,演出《珍珠塔》、《御河桥》于杭州。并为年青演员何娟娟配戏,演出《珍珠塔》中“前见姑”,赢得广泛赞誉。是年,当选富阳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1年,当选第7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主演《何文秀》、《桃花女太子》、《沙漠王子》、《巡按斩父》等剧目于杭州。3月时在杭州演出,因劳累过度嗓音沙哑,众多观众自发送去胖大海、西洋参含片等药物,陈书君致信《杭州日报》表示感谢。4月,杭州四频道播放富阳越剧团陈书君主演之《何文秀》全剧录像。4月27日,《广播电视周报》以《柔和婉约以声传情——介绍陈书君的演唱艺术》为题,发表专栏文章介绍陈书君,亦在《百花迎春》戏曲专题栏目,介绍其越剧艺术。12月,中央电视台播放富阳越剧团陈书君先生主演之《何文秀》全剧录像。

1982年,主演《沙漠王子》、《何文秀》、《巡按斩父》、《三试浪荡子》等剧目于杭州。3月,中央电视台再次播放富阳越剧团陈书君主演之《何文秀》全剧录像。7月,参加杭州市群众艺术馆主办之越剧流派唱腔讲座,与越剧界老演员屠桂飞,浙江省艺术学校教师宋普南一同演讲于杭州市群众艺术馆小剧场。7月至8月,为筹备浙江省戏曲“小百花”会演,杭州市文化局举办为期一月的杭州市戏曲“小百花”艺术训练班,陈书君以辅导老师身份参与辅导。10月10日,《杭州日报》第3版以《她使观众进了剧情》为名专题介绍陈书君。10月17日,《杭州日报》刊登其《沙漠王子》剧照。11月,应杭州市文化局之邀,为浙江省艺校赴港演出队集训班辅导排练《何文秀》中“哭牌”、“算命”两个折子戏。11月,《戏剧影视报》第12期刊登其主演之《沙漠王子》剧照。12月6日,浙江电台于19点20分播送陈书君主演之《沙漠王子》“算命歼敌”选段,《浙江电视报》1982年12月6日刊进行了预告。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

1983年,主演《桃花女太子》、《巡按斩父》等剧目。1月3日,杭州电台播放陈书君主演之《巡按斩父》选段,《浙江电视报》1982年12月31日刊进行了预告。5月,《戏文》杂志第5期刊登陈书君署名文章《坚持进步永不停顿》。是年,参加富阳县1983年度先进表彰大会。《何文秀》剧照由西冷印社制作四条屏年画出版。

1984年,演出《孤山情》、《正气千古》(《金殿拒婚》的前身)、电影《莺燕桃李》(此剧为《舞台姐妹》的姊妹篇)。参加杭州市第二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任副主席。当选富阳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后当选为富阳县人大常委会委员);被批准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并出席杭州市职工劳动模范和现今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4月15日,《杭州日报》发表专题文章《认真钻研精雕细刻——简谈越剧的表演、导演手法》,文中首次以“著名的女小生演员”称呼陈书君。5月1日,杭州日报以《陈书君素描》为题,专文介绍陈书君。7月17日,《新民晚报》以《的姐妹篇下旬在杭开拍》为题,介绍陈书君主演的电影《莺燕桃李》。是年,拜师尹桂芳。

1985年,当选为戏剧家协会全国第四届剧代会代表,浙江越剧界代表仅陈书君与茅威涛两人。受民盟中央的邀请,经中央文化部同意,陈书君率团进驻北京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丕显、郝建秀、严济慈等人观看了演出,北京文艺界、新闻界对富阳越剧团上演的新编历史故事剧《金殿拒婚》,给予普遍重视和极高的评价: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先后为富阳越剧团演出的《金殿拒婚》进行了录像和录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戏剧报和戏剧电影报,先后发表刘海粟、张毕来、马少波、马颜祥、郭汉城、王蕴明、曲六乙等的署名文章,对富阳越剧团上演的《金》剧加以介绍和推荐,并配以剧照、舞台速写等。陈书君主演之《金殿拒婚》之前身《正气千古》剧照由西冷印社制作四条屏年画一套出版。

1986年,主演《珍珠塔》、《金殿拒婚》等剧目在各地巡回演出。其中《金殿拒婚》参与浙江省二届戏剧节评奖,陈书君获一等奖。9月,美籍华人画家吴国筠自美国旧金山看到陈书君《金殿拒婚》之录像后,专程赶至江西上饶信江,观看其主演之《金殿拒婚》、《何文秀》。并将录像带带回美国,还邀请陈书君私人访美。是年,首届“杭州文艺奖”获奖者名单公布于《杭州日报》,陈书君以戏曲演员身份获得二等奖。

1987年,主演《巡按斩父》于上海。以《金殿拒婚》中宋弘的表演荣获第一届郁达夫文艺奖一等奖。应美国旧金山美籍华人画家吴国筠女士邀请,自沪启程飞往旧金山作为期三个月的友好访问。富阳县首届优秀文艺奖名单公布,陈书君以《金殿拒婚》获得表演一等奖。是年,主演之戏曲电视剧《无情剑》在富阳开机拍摄。

1988年,1月,应邀去杭州大学讲演“越剧生角表演艺术”,《钱江晚报》1月31日以《陈书君在大学生中》为题进行了报道。2月21日,《杭州日报》刊登新闻《市电视台拍成》,称由“中年越剧表演艺术家陈书君领衔主演”,“《无情剑》在越剧舞台上曾演出二百多场,深受越剧爱好者喜爱,电视片在此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动,很多实景是在风景如画的富春江上拍摄的”,“该剧是杭州电视台依靠自己的人力、物力摄制的第一部电视剧。有行家认为这是部出手不凡之作。”3月14日,《杭州日报》刊登专题报道《越剧电视剧下旬播出著名尹派小生陈书君再展风采》。3月下旬,陈书君主演之越剧电视剧《无情剑》在杭州11频道播出。6月,中国文联编纂“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人录”,将陈列入其内。8月31日,《浙江日报》刊登短文《群星集》,介绍陈书君。11月16日,《杭州日报》“七色花”专刊“我的第一次”专栏,刊登陈书君的署名文章《34年前的一幕》。12月31日,杭州越剧三团获杭州市一级剧团称号,陈书君获浙江省文化系统优秀管理工作者称号。是年,获浙江省文化厅、省电视台主办的“中年演员精英大奖赛”最佳表演奖。

1989年,1月,杭州越剧三团在蛇口、深圳和广州等地进行为期半月的联欢演出,主演《金殿拒婚》及一台折子戏,陈书君饰演宋弘,并在折子戏中与钱爱玉搭档演出《何文秀》。沈祖安仁艺术顾问,刘海粟、沙孟海、陆抑非、钱法成、顾锡东等著名人士为这次交流演出题诗作画。4月15日,陈书君被提议为富阳县第二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候选人。4月24日,浙江1台晚20点30分播放陈书君主演之越剧《巡按斩父》。4月24日至28日,在省群艺馆小剧场举行全省中年演员精英大奖赛,5月2日评奖揭晓,18名演员获最佳表演奖,陈书君名列其中。5月,《戏剧电影报》1989年5月(总第105期)刊登专栏文章《尹派风范麒派神韵——小记陈书君的表演艺术》。10月1日至3日,进驻富阳影剧院,在国庆期间主演富阳越剧团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故事剧《富春令》,饰演富春令盛志明,并任导演。

1990年,带新编剧《富春令》等6台大戏,到各地巡回演出。6月13日,任富阳县文化局党委委员。6月14日,任富阳县文化局副局长。6月20日,一九九_年浙江省新剧目调演发奖大会召开,主演之《富春令》荣获唯一的剧本一等奖,陈书君获导演奖、演员一等奖,此剧另获作曲、舞美设计、绘景奖。7月,调入富阳市文化局任副局长。8月,应上海越剧院院长吕瑞英之邀请,赴上海与其搭档,排演《东瀛遣唐客》,饰男主角日本留学生武田吉夫。10月,陈书君主演之《东瀛遣唐客》首演于上海南市影剧院。是月,陈书君主演之《金殿拒婚》剧照被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为四条屏年画。10月30日,《新民晚报》以《唐文化倾倒越剧观众——令人耳目一新》为题,介绍其主演之《东瀛遣唐客》。同年,《金殿拒婚》此剧剧照被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为四条屏年画。

1991年,3月,杭州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举行期间,陈书君作为政协委员在会上发言。4月,在杭州市三次文代会上被选举为文联副主席。8月18日至24日,率团参加杭州市青年戏剧演员会演,并于25日列席颁奖大会。7月,主演之《富春令》剧照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制作四条屏年画,以“小县令断奇案”为名出版。

1992年,3月29日至31日,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任该界委员会副主席,是副主席中唯一的一位女性。5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杭州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于《杭州日报》,文学艺术界委员共28名,陈书君名列其中。5月19日,列席杭州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10月17日,以《富春令》中盛子明的表演荣获第四届郁达夫文艺奖一等奖。

1994年,5月,在《富阳报》刊发陈书君署名的艺术评论文章《好戏难得过把瘾》,盛赞淮剧《金龙与蜉蝣》。7月20日,《杭州日报》刊发《艺苑繁花酷暑竞放市青年越剧演员调演二轮展演最焦急的观众是各团团长》一文,介绍陈书君关心培养年轻演员。

1995年,4月9日至10日,由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全国著名越剧中年演员展览演出”,在逸夫舞台举行。来自浙江、上海、南京、西安等省市的,12个院团的21位年龄35岁至55岁左右的演员,参加演出。陈书君名列其中。上海电视台于4月14曰、21日,在“戏剧大舞台”栏目分两次播出演出实况。

1996年,其主演的《正气千古》录像于1月16日由上海有线戏剧台20点20分在“海上大剧院”栏目播出。

1999年,10月11日,富阳市杭州越剧三团创作的新剧目《鸳鸯曲》,获得杭州市1999年新剧目调演7项大奖,又被推荐参加本月中旬举行的省第八届戏剧节展演。陈书君出任此剧艺术总监。

2000年,9月1日至4日,于香港北角新光戏院参加“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桂芳纪念演出”,主演折子戏《沙漠王子·算命》。

2001年,1月,杭州越剧三团赴沪,自当月8日起,于上海逸夫舞台演出重排之《富春令》,及《鸳鸯曲》;陈书君主演《富春令》。袁雪芬、徐玉兰、王文娟、张桂凤、周宝奎等观看了演出。期间,举行了《富春令》剧目研讨会,上海市戏剧协会、《上海戏剧》杂志社、上海越剧院、上海京剧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单位领导荣广润、赵莱静、徐玉兰等二十余人列席。5月11日至18日,应香港戏曲艺术文化交流协会之邀请,赴香港新光戏院主演《富春令》,观者如云,媒体盛赞。其中5月15日,与洪芬飞搭档,主演折子戏《何文秀·算命》于香港新光戏院。2002年,10月17日,参加杭州市知识分子联谊会成立大会。

2005年,6月6日,获得杭州市劳动模范称号。7月11日,在越剧百年华诞之际,陈书君表演艺术研讨会在富阳南国宾馆举行。会议由徐国明主持,沈祖安、王复民、张浚生、包朝赞、胡效琦、胡小孩、顾天高、吕建华、周冠均、孙银标、庄孝泉、金志强等列席并发表演讲。会议结束后,中共富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委员会与富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聘请陈书君为艺术顾问。当日晚,于富阳影剧院举行陈书君代表作演唱会,陈书君应邀清唱《何文秀》中“算命”一段。是年,陈书君出任艺术顾问的杭州越剧三团排演新编剧目《十八双绣花鞋》获得2006年中国越剧节铜奖。

2007年,5月12日,与陈佩卿、金宝花、尉少秋和王少楼四位齐聚杭州,在浙江音像出版社为一套《浙江五大小生》VCD的越剧专辑系列举行签售活动。此浙江越剧著名五大小生系列,包括了陈书君主演的《何文秀》一剧。

2008年,出任杭州越剧三团排演新编剧目《梅花谣》的艺术指导。

2009年,11月28日,出席富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

2010年,2月8日,由杭州越剧艺术研究会、杭州市戏剧家协会、杭州越剧院编撰的《越苑风华——杭州越剧名家艺术人生》在杭首发,陈书君与屠桂飞、陈少芳、王如亚、高爱娟、尉少秋、吴月森等越剧名家一起,集体出席了该书的发布会。4月21日,富阳市文化工作会议在市政府综合楼召开,10人获得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称号,陈书君位列其中。5月11日至6月10日,第五届“西湖之春”艺术节·2010年杭州市新剧节目汇演于在杭州顺利举办,陈书君导演之越剧小戏《魂归富春》在杭州市戏剧家协会之折子戏专场《五彩梨园》中演出,获优秀节目奖,陈书君获优秀导演奖。5月25日,富阳市2010年中小学生艺术节暨富春四小越剧专场汇报演出在富阳市影剧院开幕,陈书君出席,观看了演出。10月18日晚,富阳市第四届乡镇(街道)第四场演出在新登镇新登中学校园内举行,陈书君与富阳市音乐家协会会长陈建华、杭州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曹云珍三人担任了本次演出的主要评委。

2014年12月7日,于杭州拱宸桥“荣华戏园”,和史济华、曹银娣、赵志刚、吴凤花、陈雪萍等人一起,出席《黄金一代·当代越剧名小生流派演唱会》见面会。

2014年12月21日,参加《黄金一代·当代越剧名小生流派演唱会》,接受现场访谈,并表演《金殿拒婚》剧目中“自从布衣辅汉皇”选段,被相关人士慨叹为“这才是越剧”、“越剧小生就该这样”。

2017年5月19日,教授弟子陈丽珍、学生夏利群《金殿拒婚》“庆中秋”片段,由越剧艺术促进社(简称越艺社)录制教学视频。同年5月27日,陈丽珍与夏利群主演该片段于杭州胜利剧院,即杭州越剧艺术研究会“越剧名家名段经典折子戏”专场。2018年5月,越剧艺术促进社(简称越艺社)发布剪辑并发布教学视频。

主演剧目

另,电视专题片《舞台人生》介绍过她的表演艺术。

导演剧目

获奖记录

艺术特点

陈书君从艺五十多年,扮相俊逸、唱腔醇厚、功力坚实,在众多传统剧和现代剧中,创造了数十个身份不同、性格迥异的舞台形象,给越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表演艺术融越剧范(范瑞娟)派、毕(毕春芳)派、尹(尹桂芳)派、陈(陈佩卿)及京剧麒(麒麟童)派于一炉,以陈氏独有风骨表现出来,给人以“冷戏不冷,热戏不热”之感,被认为是独树一帜的艺术名家。

陈书君早在拜师尹桂芳之前就已成名。其唱腔早期融合范、毕、陈、麒派艺术特点。拜师尹桂芳后,又加入了尹派特色,她虽拜师尹桂芳,却不拘泥于尹派唱腔,不被尹派的流派特色所困住,而是突破流派局限,结合自身特点予以发展,从角色、从情节本身出发设计唱腔,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艺术上有大胆创新的精神。同时,她的唱腔设计很灵活,尤其是活用板式。由于她长期频繁演出,疲劳用嗓,嗓音带有些沙音,但她非常善于用嗓,这使得她的唱腔辨识度很高。比如,在《珍珠塔》中的“人逢喜事精神爽”一段唱腔,她就把京剧高拨子曲调巧妙融入越剧弦下腔之中,而在《富春令》中“四更声声震耳响”一段,她以尺调散板开始,之后甩清板,以一句“想当年”,以演员感情控制为基准对位转调(此种做法为范瑞娟老先生在梁祝楼台会中首创),从尺调腔转入弦下腔,她充分发挥了弦下腔音域跨度大的优势来体现角色此时激荡心情,唱腔曲调跨越9度音,与尹派唱腔曲调音域一般较为狭窄截然不同,在伴奏上则是再加梆子板,之后叠板,烘托出角色激荡思绪与心情,体现出了鲜明的张力,很有铿锵之感。

陈书君擅演官生戏,尤其在《金殿拒婚》中塑造的宋弘形象,沉稳练达、感情真挚的情绪,一招一式的官生功架,在唱念做打的扎实功底中传递了角色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内在气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赢得了“越剧第一官生”之称。她在把握整体演绎走向之余,也非常注重细节演绎,比如《金殿拒婚》第一段唱腔“忽听公主把宋弘宣”一段,总共才4句唱,她却分成三个层次来演,尤其将其中“久闻湖阳多骄横”一句,放在宋弘上殿见到湖阳阴沉的脸之后才缓缓唱出,避免了宋弘毫无缘由背后说人的嫌疑,而是演绎成见到了公主之做派才想起坊间传言,巧妙地完善了唱词本身局限,更贴近宋弘的君子定位。而《金殿拒婚》的“自从布衣辅汉皇”一段演绎,更是凸显其官生功架,且在结构上又处理地层层递进,但这段唱词中的“想当年,九死一生误了青春又为哪桩”,在一位未婚女子,尤其还是公主前说这样的话,显然是有失宋弘君子身份的,故而她处理成了由于前面一系列排比句的顺畅而慷慨激扬地一下子忘记了该忌讳的地方,无意间一时失言,她在唱“又为哪桩”之前,以一个短暂的停顿,体现出宋弘意识到自己此言之不妥,在唱“又为哪桩”之时,则把身子缓缓地侧了过来,而非正对公主,之后眼神低垂地唱出“又为哪桩”,紧接着又是立刻唱出两句诚挚恳切的“微臣说罢肺腑言,要斩要剐愿承当”,就显得很是顺畅贴切,由此宋弘司空大人的身份,年轻气盛的气魄,正人君子的本性,都给树立起来了。其在《巡按斩父》及《富春令》中的官生演绎,亦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肯定。

德艺评价

陈书君演绎的最佳剧目为其主演的《金殿拒婚》,将宋弘这位说出“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之明言的正人君子演绎得淋漓尽致,在现代戏剧史上几可说空前绝后。她曾应民盟中央及全国人大严济慈副委员长之邀,进中南海怀仁堂演出《金殿拒婚》,两次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生病住院的邓颖超在观看后陈书君主演之《金殿拒婚》录像后,曾有“这是个好演员,你们要好好保护她,不要让她太累了”之言。梅兰芳之女,著名老生演员梅葆玖观看陈书君的《金殿拒婚》演出后,热情邀请陈书君至梅兰芳旧居作客,梅兰芳长媳提议梅葆玖搬演《金殿拒婚》。更有美籍华人画家吴国筠,看其《金殿拒婚》之后迷上了陈书君,远涉重洋寻找陈书君,随团观看陈书君演出长达一月,还邀请陈书君访美,并作画留念,并题写了两句诗“青松根托在神州,竹石陪同认旧游”,此后,浙江省政协常委唐永富续写了两句,作成了越韵诗,由书法家陈礼书题写留念:“青松根托在神州,竹石陪同认旧游,更有新声动远客,书君一曲穷笙缘。”中国剧协“梅花奖”组委会要求陈书君填写“梅花奖”申请表,并从北京主动寄送表格至杭州。然,“梅花奖”评选年龄上限为45岁,其时陈书君已超过限制4个月,陈书君拒绝了旁人关于瞒报年龄的建议,坚持如实填写,而与“梅花奖”擦身而过,但她的这一举止,更得到了人们“真君子”之评价。

诸多专家学者赞叹陈书君的越剧艺术及无暇品格,纷纷为其题词。艺术大师刘海粟题词为:“笙簧协韵,朝晖光灿”的题词。著名剧作家顾锡东题词为:“书君技艺不寻常,唱做刚柔集众长,潇洒清姿何所似,青山红叶富春江”。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著名戏剧理论家郭汉臣为陈书君舞台生活50周年题词“春江蕴秀”,著名戏剧评论家沈祖安题词“实至名归,功垂草泽”,著名剧作家钱法成题词“弦歌司教化,粉墨演春秋”,著名戏剧学家胡效琦题词“艺术熏香,流芳溢彩”,马彦祥、张庚、郭汉城、马少波、俞振飞、新凤霞等对她的表演艺术均作出中肯的分析和赞誉,并撰文给予高度评价。

弟子传人

陈书君的学生依艺龄先后排列有:余秀英、蒋惠娣、陈绿仙、张美娟、陈丽珍、傅利君、郭玉根、张妍斐,在众多弟子中,以陈丽珍最肖乃师,部分唱腔几可乱真。

富阳将新建一座跨江大桥 就在东洲人家门口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